新華社北京4月26日電 印度媒體26日報道,印度和巴基斯坦25日晚在克什米爾地區再次發生交火。巴基斯坦媒體目前沒有相關報道,巴軍方也沒有相關聲明或通報。
印控克什米爾地區22日發生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的槍擊事件后,印巴兩國關系隨即緊張,印度指責巴基斯坦支持“跨境恐怖主義”并采取一系列強硬措施,巴方則以硬對硬。
分析人士認為,印度對巴基斯坦采取強硬措施既有歷史恩怨因素,也有顧及國內民族主義情緒的考量。未來印巴緊張局勢不排除升級的可能,但雙方為此次事件“大打出手”的可能性不大。
2021年10月11日,印度軍人在印控克什米爾斯利那加街頭執勤。新華社發(賈韋德·達爾攝)
巴方人士否認再次交火
印度媒體報道說,巴基斯坦軍隊25日晚向克什米爾印巴實控線沿線的印度軍隊哨所開火,印度軍隊立即回應。人員傷亡情況尚未確認。印度陸軍消息人士稱,此次小型武器交火由巴基斯坦方面發起,印方進行了“適當回擊”。
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巴基斯坦軍方不愿具名的官員否認了印度媒體的報道。他表示,25日晚,巴方在克什米爾巴印實控線附近沒有開火。
巴基斯坦和印度官員25日說,兩國士兵當天凌晨在克什米爾地區發生交火,目前沒有人員傷亡報告。
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26日在一次軍方活動上發表講話說,就像2019年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沖突那樣,巴方“完全有能力并做好了準備,捍衛我們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巴愿舉行“中立”調查
對于印方指責,巴基斯坦總理辦公室批評印方在缺乏任何可靠調查和可驗證證據的情況下將槍擊致重大傷亡事件與巴方聯系起來,稱印方此舉是“輕率、缺乏理性和不合邏輯的”。
夏巴茲26日表示,就這次槍擊事件,巴方“對參與中立、透明和可信的調查持開放態度”。
印度和巴基斯坦歷史上恩怨頗多,其中克什米爾地區歸屬問題是兩國間的一個主要矛盾,雙方因此多次爆發沖突甚至戰爭。2019年8月,印度宣布取消憲法賦予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特殊地位。此舉被認為是印方加強對該地區實際控制的一個重要步驟。巴方對此強烈不滿,對印采取降低外交關系級別、中斷雙邊貿易等反制措施,雙方軍隊還在克什米爾實際控制線附近多次交火。
歷史上,印巴時常指責對方是針對己方的襲擊事件的幕后支持者。
分析人士表示,印度將22日的槍擊事件歸咎于巴基斯坦,也有轉移國內不滿情緒的意圖。因國內經濟、宗教等方面問題,莫迪政府目前支持率下滑,將矛頭指向巴基斯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國內壓力。
局勢走向如何
槍擊事件發生后,印方對巴方采取強硬措施,包括暫停履行《印度河用水條約》以切斷巴方水源。巴方則在宣布多項對等反制措施的同時,采取了對印度航空公司關閉領空、暫停所有對印貿易等措施。
《印度河用水條約》簽訂于1960年,即便在1965年和1971年兩次印巴戰爭以及1999年雙方大規模武裝沖突期間,印方也沒有暫停執行這一條約。巴方指責印方多年來一直尋求退出該條約,現在試圖以槍擊事件為借口達到目的。
巴基斯坦《論壇快報》援引分析人士的話說,如果印度試圖通過建造任何設施來影響巴基斯坦的水資源供應,巴方將以其全部軍事力量摧毀該設施。巴基斯坦國家安全委員會明確表示,水資源是“至關重要的國家利益”。
印度南亞問題專家朱哈爾·吉拉尼認為,印方或許會以槍擊事件為由進一步加強對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控制,印方還可能再度降級兩國外交關系,甚至對巴境內目標實施有限度空襲,以平息印度國內的憤怒情緒。
巴基斯坦國防部長阿西夫對媒體說,國際社會應對巴印兩國可能爆發全面沖突感到“擔憂”,但他同時表示,希望雙方可以通過談判解決爭端。分析人士認為,阿西夫的表態一方面是對印度的威懾,另一方面也明確表示巴方不愿看到緊張局勢升級。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雖然此次事件讓印度對巴基斯坦態度更加強硬,但就現階段而言,印巴局勢全面升級的可能性仍較低。吉拉尼說,目前印巴全面開戰的可能性不大,不過,印巴若在水資源問題上處理失當,不排除引發嚴重后果。(記者:劉贊、伍岳、蔣超、劉品然、楊愷、陳冬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