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來,走出去……這看似簡單的六個字,卻“窮”住了千千萬交通不便的鄉村,極大程度制約了鄉村振興的高質量發展。“四好農村路”應運而生,拯救了一個又一個“山窩窩”里的小村莊。
在八公山區山王鎮的林場村,曾經狹窄泥濘的村道已被寬闊整潔的水泥路取代。以盆景為特色的林場村,積極整合散戶資源,建設400畝盆景產業園,把盆景元素巧妙融入庭院設計之中,打造出“一步一景、一院一景”的綠色庭院景觀,盡顯別致韻味。“道路通暢了,銷路自然也就順暢了。”村民李大爺笑著說,“以前路不好走,盆景運出去難,外地人很少來買。現在路修好了,貨車能直接開到家門口,銷路一下子就打開了,一年銷售收入大概8萬元左右。”像李大爺這樣受益的村民不在少數,“四好農村路”不僅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條件,更成為農特產品走出鄉村的“致富路”。
林場村寬闊整潔的水泥路。
近年來,八公山區緊緊圍繞“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的總目標,大力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一條條平坦寬闊的農村公路如毛細血管般延伸至各個村落,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為確保農村公路“有人管、管得好”,八公山區建設落實“四好農村路”建、管、養體系,將農村公路建、管、養資金納入政府預算給予足額保障,并將“四好農村路”建設任務分解至各鎮,簽訂責任狀,實行目標考核,重點監督考核責任落實、建設質量、工作效率、資金到位等情況,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充分發揮基層政府和組織在農村公路發展中的作用。同時,按“區統籌、鎮管理、村監督”的模式,建立健全鄉村道路專管員管理體系。全區聘用了25名鄉村道路專管員,負責農村公路管理巡查、安全隱患排查、養護監督等。2024年,八公山區持續推進民生工程“四好農村路”項目建設實施,累計投入“四好農村路”建設資金600余萬元,升級改造工程9.1公里,農村公路養護工程4.5公里。
改造后的農村公路如同產業振興的強力“引擎”與“催化劑”,將區內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點緊密串聯起來。便捷的交通條件吸引了八方游客紛至沓來,使得當地文化旅游市場熱度持續攀升。
牛肉湯是八公山不得不提的美食,以新鮮牛肉受到廣泛歡迎的閃沖村,更是將這道美食的風味發揮得淋漓盡致。清晨的街巷在煙火氣中熱鬧蘇醒,大鐵鍋里牛棒骨正咕嘟咕嘟地翻滾,這是湯頭濃醇鮮美的秘訣。當游客們捧起手中碗,看那蒸騰的熱氣裹著牛肉香撲面而來,碗里盛的不僅是滾燙的湯,更是八公山清晨最溫暖的煙火歡喜。早年間,八公山從事勞力工作者居多,一碗咸香飽腹的牛肉湯配著燒餅,能讓人們一整天都充滿活力。隨著產業轉型升級與道路修繕,牛肉湯不再只是果腹之物,更成為了八公山飲食文化的鮮明符號,吸引著八方來客品嘗這份傳承已久的煙火溫情。
“以前村子里冷冷清清,大多都是鄰里鄉親來吃。現在道路平坦了,每到節假日,來吃牛肉湯的游客都多得接待不過來。”牛肉湯店老板閃先生手里一邊忙著活兒,一邊跟我們感慨道,“我們這的鮮燙牛肉湯廣受好評,好多外地的游客慕名而來。”目前,閃沖村內共有5家特色牛羊肉湯店,據估算,今年全村的牛羊肉湯產業年營業額能夠突破300萬元。
閃沖村依托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特色小吃,大力發展鄉村旅游。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游客數量逐年攀升,當地村民通過制作牛肉湯、綠豆圓子等特色美食,為家庭增收致富開辟了新道路。自2025年開春以來,閃沖村累計游客量約12萬人次,有效帶動了當地餐飲等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為鄉村經濟注入新鮮活力,村民的生活水平也隨之顯著提升。
如今,“四好農村路”在八公山大地上縱橫交錯,成為鄉村振興的“加速器”。曾經因煤而興又因煤陷入困境的八公山,正依托“四好農村路”,成功轉型為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旅游勝地,昔日“煤城”正蛻變為生態旅游新高地。(胡亞軒 文/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