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環球網報道,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張曉剛在例行記者會上,對美國防長聲稱“中國能在20分鐘內摧毀美軍所有航母”作出回應,引發廣泛關注。這一回應背后,是中美軍事力量對比的現實,以及美國渲染“中國威脅論”的一貫套路。
事情緣起于美國防長赫格塞思此前的表態,他稱根據美軍的推演,中國正在組建一支專門用來摧毀美國的軍隊,中國的高超音速導彈只需20分鐘,就可以摧毀美國現役的11艘航空母艦。與此同時,美軍印太總部司令也提到,中方軍事實力已能突破“第一島鏈”,且中國生產戰機和軍艦的速度遠超美軍,未來美軍在亞太局勢將繼續惡化。從軍事技術角度來看,中國近年來在反艦導彈等領域確實取得顯著進展。這使得美軍航母在西太平洋地區活動時不得不保持謹慎,不敢輕易靠近中國沿海。
特朗普(資料圖)
然而,要說中國能在20分鐘內摧毀美軍所有航母,這一說法過于夸張。現代航母戰斗群擁有多層防御體系,包括護航艦艇的防空、反潛防御,艦載機的空中巡邏防御,以及預警機提供的早期預警等。以美軍航母戰斗群為例,通常配備多艘宙斯盾驅逐艦、護衛艦,這些艦艇裝備有先進的防空導彈系統,如“標準”系列防空導彈,可對來襲目標進行多層次攔截。航母自身也具備一定的自衛能力,如近防炮系統等。而且,美軍航母分布在全球不同海域執行任務,要在短短20分鐘內將其全部摧毀,從現實角度看,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美國防長之所以拋出如此驚人言論,背后有著深層的政治意圖。一方面,這是美國國防部慣用的“要錢套路”。通過渲染“中國威脅論”,夸大中國軍事力量的強大以及美軍面臨的威脅,向國會爭取更多的軍費預算。近年來,美國軍費開支一直居高不下,2025年國防預算更是數額巨大。美國防長強調中國對美軍航母的威脅,試圖讓國會相信,只有投入更多資金用于軍事研發、裝備更新和軍事力量建設,才能維持美國的軍事優勢。
特朗普(資料圖)
另一方面,美國試圖通過制造這種緊張氛圍,拉攏盟友,強化其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同盟體系。將中國描繪成一個極具威脅的對手,迫使盟友更加依賴美國的軍事保護,進而加強與美國在軍事上的合作。例如,美國在亞太地區不斷推動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盟友的軍事合作,頻繁舉行聯合軍演,部署先進武器裝備等,都是其強化軍事同盟體系的表現。
針對美國防長的言論,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張曉剛在例行記者會上明確回應,指出美方有些人總是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中國軍隊,渲染所謂“中國軍事威脅”,這正是當前中美兩軍交往的障礙所在。中方強調不沖突、不對抗、和平共處,是中美兩國最基本的共同利益,也是世界人民的普遍期待。同時,中方對自身發展有清醒的認識,希望美方不要有受迫害妄想癥,總拿別人當借口。
這一回應體現了中國在對待中美軍事關系上的理性和成熟。中國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國防建設是出于自衛防御的目的,是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中國軍隊的發展是為了確保自身具備足夠的防御能力,而不是尋求對外擴張或挑起沖突。與美國在全球各地頻繁軍事介入、維持龐大軍事存在的做法不同,中國軍隊更多地是專注于守護本國領土和海洋權益,積極參與國際維和、人道主義救援等行動,為世界和平與穩定貢獻力量。
特朗普(資料圖)
從國際輿論反應來看,美國防長的言論也遭到一些理性聲音的質疑。許多國際觀察人士指出,美國這種過度渲染中國軍事威脅的做法,不僅不利于中美關系的健康發展,也給地區和世界的和平穩定帶來負面影響。同時,中國國防部的回應則得到了不少認可,展現了中國作為大國的自信和擔當,以及對和平的堅定追求。
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中美作為世界兩大經濟體和軍事大國,保持理性、克制和對話至關重要。美國不應一味通過制造“中國威脅論”來為自身軍事擴張和戰略布局尋找借口,而應正視中國的和平發展,以平等、尊重的態度與中國進行溝通交流,共同推動構建穩定、和平的國際秩序。中國也將繼續堅定地走自己的發展道路,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同時,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