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9月2號這一天,十二大在人民大會堂里面,分組進行了熱烈的討論。這次分組討論進行了三天,從二號到四號,這三天里面,大會堂的會議氣氛十分的活躍。各個小組都暢所欲言,說出了心中所想。
眾多的代表們在分組討論中,分別提出了自己很多寶貴的建議和意見。作為副秘書長的胡喬木,就他們討論給出的這些意見和建議,對報告的草案進行了修改和說明。
經過了三天的分組討論以后。
9月6號的這一天的下午,十二大在人民大會堂的大禮堂正式舉行了全體會議。
葉劍英和陳云同志,分別在這次大會上發表了重要的講話。
葉劍英是這樣說的:
“經過這次大會,將會有一批年富力強的同志走上中央的領導崗位和其他領導崗位,這是黨的事業興旺發達的重要標志”
——來源:《人民大會堂往事追蹤報告》.馬祥林編著.
在講話的過程中,他還引用了一句古詩詞“雛鳳清于老鳳聲”(這是李商隱的詩句),他引用這么一句詩句,鼓勵那些新提拔上來的年輕同志。讓他們不要有思想負擔,要具備創新精神,而且要和老同志親密合作,挑起肩上的重擔。
隨后,陳云同志也上臺發表了重要的講話。
他直接點出了一個很重要的時代問題,就是當時干部隊伍的老化問題,并且還存在青黃不接的情況。這個問題如果在當時不解決的話,或者是解決得不好,那么,國家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肯定還會出現曲折。
因此,如何妥善的解決好干部隊伍的交接班這個重要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在談到提拔中青年人才進入到各級領導班子的這個問題上,他特別強調了兩點:
第一:不能只提拔十幾個或者是幾十個,而是要成千上萬的提拔。
第二:這三種人,一個也不能提拔,這三種人分別是:靠造反起家的人,幫派思想嚴重的人,打砸搶的人。
這三種人如果是已經提拔的,必須而且要堅決快速的從隊伍中清除出去。
這是1982年,一切都回歸到了起點的時候,客觀的說,陳云同志提出的這一個問題,確實是十分的有必要。在提拔新人的同時,對于那些有著重大思想問題的人,如果不及時清除出去的話,那帶來的后果肯定是會很大的。
根據他兩人的講話,我們就能看道,這次十二大最重要的一個議題,就是如何做好干部交接班的一個大問題。
在大膽提拔中青年干部的同時,還要嚴格的把控好標準這一關。
那么,這時候就回歸到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德和才到底哪個更重要?
要知道,德才兼備的人才是可遇不可求的。那么,在大膽提拔年輕人的時候,是要更注重德呢?還是要更注重才?
如果換作是你,你會怎么選擇?
當時給出的標準是德和才相比較的話,要更注重于德。
也就是要多提拔那些作風正派,敢于堅持原則的年輕人。
10號和11號的上午,分別舉行了兩次全體會議,提拔了一大批德才兼備,精力充沛的中青年人才。
我們來看一組當時的數據,這個數據來源于馬祥林編著的《人民大會堂往事追蹤報告》。
在最新選出的332人當中,年齡在60歲以下的總共有171人,占比49.1%;
55歲以下的總共有112人,占比32.3%;
50歲以下的人總共有49個,占比14.1%;
其中,在這些人里面,最小的是多少歲呢?只有38歲。
咱們再從學歷和專業角度,這兩個方面來看。
有122個人是大專學歷,有59人是相關的專業人員。
可能會有讀者疑惑,怎么才是大專學歷,而不是本科或者是碩士?
在80年代初,別說是大專學歷了,就算是高中學歷,也是屬于知識分子。
五十年代初期,咱們才開始了第一次的掃盲運動。雖然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是,人口基數太大,整體的學歷沒有太大的提升。
我記得我有一個遠房的叔伯,在90年代的時候,是農業局的副局。但是他的學歷只有高中,參加工作以后去進修過,但也只是大專學歷。到要退休的時候又再次進修,才提高到了本科學歷。
但是在80年代中期的時候,他的高中學歷也是很不錯的了。
扯得有些遠了,咱們再拉回來。
9月11號的下午,由李先念同志大會的閉幕詞。
這一次召開的十二大可謂是意義非凡,最重要的一點是,確定了干部的年輕化,專業化,還有知識化。
當然,這還只是干部年輕化的開始。
后續的幾年,尤其是八九十年代,“干部年輕化”一直是整個工作當中的一個重點,這么多的中青年干部也是在這個時候成為中流砥柱的。
在我個人看來,1982年的這一次會議,可以說是一個短暫時代的結束和一個新時代的崛起。
正像偉人對青年人說的那句話: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