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1978年12月的一天,四川省成都市的省委辦公室里來了兩個人。他們自稱是中央派來的,有緊急公務。
見這二位頗有來頭,時任四川省委秘書長的張振亞,趕忙先請他們來到辦公室里坐下。
其中一個人滿臉嚴肅地說道:“這位同志,我們就不進去了。我們這次來是為了調查一盒骨灰的事情。”
“骨灰?”
張振亞聽完這一席話更是一頭霧水了,他只好尷尬地笑了笑說道:
“什么人的骨灰這么重要,還要勞煩中央派人親自過問啊?”
來人沒有直接回答張振亞的問題,而是繼續向他詢問情況。
“1974年的冬天,你們這里有沒有收到過一個寫著王川的骨灰盒?”
其實,這個所謂的王川只是一個化名。這盒骨灰真正的主人,名叫:彭德懷。
可是,彭德懷身為元帥為何骨灰下落成謎呢?他的骨灰又為何會被千里迢迢地送到四川省呢?
上任四川,遺憾離世
1965年,時年67歲的彭德懷被毛主席親自任命為西南地區三線建設第三副總指揮。
在解放軍內部素來有一個說法:“林彪說能打贏的仗就一定能打贏,彭德懷說打不贏的仗就一定打不贏。”
這充分說明了彭德懷具有常人難以企及的意志力和奮斗精神。選擇彭德懷擔任三線建設的副總指揮,毛主席可以說是知人善任了。
本來彭德懷一到當地就開始視察各種工礦和企業,眼看著一切工作即將走向正軌。但是,隨后因為單位里的一些矛盾,彭德懷不得不暫停了工作。
1966年5月,中央下發一系列通知。在上級部門的要求下,各單位必須組織對于這些文件進行學習與領會,彭德懷所在的西南地區也不例外。
說到底,彭德懷是一個十分純粹的人。過去在當八路軍副總指揮的時候他就是一個純粹的軍人,滿腦子都是怎么把仗打好。
新中國成立以后,他當了經濟建設的副總指揮,滿腦子裝的有都是經濟建設的方案。
作為一個軍人,這是優點。可是作為一位身居高位的領導人,彭德懷沒有意識到,這樣的缺點是致命的...
1973年,已經年逾古稀的彭德懷因為重病纏身被送到了北京的解放軍總醫院。
在周恩來總理和毛澤東主席的再三要求之下,彭德懷才被轉移到了解放軍總醫院進行看管。
為了方便彭老總的康復,對于他的守衛也松懈了一些。
病重的彭德懷自知時日無多了,他曾經向上級部門提出要和自己的妻子浦安修以及侄女彭鋼見上一面。
但是,不久后,一個消息傳來再次給了疾病纏身的彭德懷一記重拳:妻子浦安修因故不能前來北京與他見面。
躺在病床上的彭德懷備受病痛的折磨。他已經不能像從前那樣提起鋼筆給毛主席寫信了。根據負責看守彭德懷的戰士回憶說:“常常會因為想念自己的家人在暗地里偷偷流淚,我們也替他感到心疼。”
1974年11月29日下午,當天值班的護士與戰士推開病房的大門來給彭德懷送藥。他們驚恐地發現,首長躺在床上一動不動,鼻翼之間也已經沒有了呼吸...
彭德懷去世的消息立刻傳遍全國。
彼時,身在外地的彭鋼聽到伯伯去世的消息后,哭得無法起身,直接暈了過去。
等到彭鋼趕到了彭德懷的病房里時,整間屋子都已經被收拾得干干凈凈,沒有留下一點彭德懷的痕跡。
此時的彭鋼又迷茫又憤怒,她反復地向醫院的領導們詢問:是誰帶走了彭德懷的遺體,而他的骨灰最后又去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