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縣地處關中西部,因 “山曲為盩(zhōu),水曲為厔(zhì)” 而得名,南依秦嶺,北瀕渭水。本期《絲路小腳印》將走進 “中國獼猴桃之鄉”——陜西周至,開啟一場跨越千年文明、融匯自然與人文的深度體驗之旅,讓孩子們在行走的課堂中感受文化脈絡,收獲成長經歷。
小團員們在老師的指導下,認真投入翻土、播種、灌溉,全情投入農耕種植實踐。以“汗滴禾下土” 的真切體驗,讓他們理解 “粒粒皆辛苦” 的內涵,感悟到“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從而學會尊重勞動、珍惜糧食。
在蔡侯紙博物館,小團員們沉浸式體驗蔡倫造紙技藝。老師現場詳細講解古法造紙中搗漿、抄紙、壓水、晾曬等工序,完整復原著千年造紙工藝。當“四大發明” 之一的造紙術以鮮活姿態呈現在眼前,小團員們真切地理解到這項 “人類文明載體” 發明的劃時代意義。這場實踐不僅鍛煉了他們的動手能力,更以“一張紙的誕生” 詮釋了中國古代工匠的智慧與匠心。
夜幕時分,在周至水街,小團員們圍坐在一起,分享關于春天的美好景象,暢談一整天的所思所感。
說起仙游寺,就不得不提起唐代詩人白居易,他的代表作《長恨歌》就寫成于此地。小團員們來到仙游寺博物館,在老師的引導下吟誦《長恨歌》,了解歷史背后的有趣故事,他們用多元視角看待歷史、學習知識。
來到白楊林間,挺拔的白楊樹既是生態屏障的象征,也寓意著“少年當如木向陽生長”的期許。漫步田野間,小團員們更深刻懂得,每個腳印都是文明傳承的接力,每次思考都是面向未來的啟航。
《絲路小腳印》是陜西衛視推出的一檔原創輕綜藝融媒少兒體驗節目。小團員們將會在各種挑戰和體驗中鍛煉思考和表達,在合作中學會團結與互助,種下弘揚傳統文化,保護自然生態的種子。每一次的發現,每一個問題的解決,都將會是難忘的成長印記,開啟奇妙體驗之旅。
快樂體驗 記錄成長
今晚21:15
相約陜西衛視《絲路小腳印》
跟隨小團員們的腳步
一同走進周至
關注陜西衛視融媒體矩陣
來源 | 《絲路小腳印》節目組
編輯 | 王娜
校審 | 王國強
終審 | 豐子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