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4月26日電 (記者 高凱)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投融資論壇日前舉辦,論壇緊扣“價值新發現與信心再回歸”主題,旨在重新點燃投資者的熱忱,挖掘電影投融資領域的潛藏新價值。
北京廣播電視臺黨組副書記、副臺長,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副秘書長李小明當日表示,北京國際電影節始終堅持“共享資源、共贏未來”,積極搭建影視企業與金融機構的對接橋梁,培育互利共贏的創新生態。投融資論壇聚焦電影產業價值新勢能,共同探討電影創作市場與金融投資的可能性,將開啟金融助力產業轉型的新篇章。
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肯定春節檔的票房佳績,但強調電影市場不能是“一花之春”,而需是“百花齊放”,要關注多元類型影片。他在現場呼吁更多電影人發揮自身價值,鼓勵更多耐心資本進入,依據市場、觀眾與投融資變化靈活完善,讓投融資更高效,以抵御資本風險,達成多贏雙贏局面。
中國內地導演、編劇、監制俞白眉提出“藝術和故事的形式不會一成不變”,科技的介入對藝術的格律產生變化,催生了新的表現形式,但即便改變了電影的質量、時長、觀影方式,面對電影的本體本質的沖擊依然僅僅是蜉蝣撼樹。面對科技的影響,他表示,時代議題是均衡展開的,“市場需要更多的類型影片和更穩定成功的IP,來應對AI時代的到來”,新的科技會降低藝術的表達成本,未來每個行業都勢必會擁有新的定制內容,進而與時代接軌。
演員、北京七印象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梁靜指出,內容創作需聚焦觀眾核心需求,打造讓觀眾不可或缺的優質產品,同時還要著力推進產品多元化衍生,讓投資方更有信心進行長期投入,在策劃階段就預留多內容裂變空間,構建涵蓋電視劇、電影及網絡影視的多元業務版圖。她也真誠希望電影創作者在堅守藝術價值的同時,主動適應時代、市場與價值體系的變化,“找到自己的基因才能順利地存活下去。”
熊出沒總制片尚琳琳指出,“電影+”的強大不僅靠影響力,更需拓展后產業鏈,衍生品、主題樂園、廣告植入等都是可以實現價值回收與長線發展的藍海,作為延伸手段為電影后產業鏈開辟新路徑。
《中國電影投融資發展報告(2024)》當日發布,該報告全方位梳理、深度剖析中國電影產業現狀,深入挖掘電影產業發展的內在規律,為電影投融資領域提供精準的數據支持和戰略指引。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產業專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朱玉卿從五個維度對2024年電影投融資領域展開回望并做出解讀:行業環境面臨挑戰,市場期待產能拉動;金融市場小幅回暖,影視板塊壓力加劇;資本重新審視試探,私募融資小幅提升;新質生產賽道細分,投資謹慎偏向早期;銀企融資逐漸穩定,擔保條件持續優化。他表示,“電影人仍在抵御市場波動,在行業低谷期也保持著穩定發展,這為未來的復蘇和增長奠定基礎。”
當日,現場還啟動了《中國電影投融資發展報告(2025)》的編寫。(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