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打了3年多的時間,俄羅斯空天軍接受了一番血與火的考驗,收獲了不少戰場經驗,但也付出了肉眼可見的人員和裝備損失代價。事實上,盡管自俄烏沖突第二年起,俄羅斯空天軍戰斗機部隊的損失率就有了顯著的降低,但俄本土戰斗機工業的壓力卻一點都沒有減輕,甚至還進一步加重了。原因很簡單,即便前線戰機損失數量下降,但裝備在實打實的戰斗中被高強度運用所帶來的巨大磨損,依舊極大地消耗了壽命。因此,俄羅斯國內需要繼續火力全開地生產新戰斗機,以供部隊維持戰斗力。但有意思的是,俄方所選擇的機型卻令人有些意外……
被烏軍擊落的俄軍戰機
中國航空新聞網援引外媒報道稱,俄羅斯正在尋求對米格-35戰斗機的大規模量產,以彌補俄烏沖突所帶來的多用途戰斗機損失缺口。據悉,這款在米格-29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冷門”戰斗機之所以被選中,是因現有的蘇-30SM和蘇-35S戰斗機產能仍舊有所不足,無法100%地滿足部隊需求;以及米格-35在生產和使用成本方面,要比蘇霍伊系列戰斗機低一些,有望實現快速上量
俄軍鮮少出動米格-29系列戰斗機
確實,縱觀這場俄烏沖突,俄羅斯空天軍投入戰場的戰斗機,基本均為蘇霍伊系列重型戰斗機,如蘇-27SM3、蘇-30SM和蘇-35S。相比之下,身為現役中型戰斗機的米格-29系列倒是鮮有上場。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米格-29的作戰半徑、留空時間和彈藥掛載能力均弱于重型戰斗機,故并未受到俄軍的青睞
米格-35號稱“終極版米格-29”
但如今,俄羅斯希望對有著“終極版米格-29”之稱的米格-35進行量產,恐反而說明中型戰斗機的體量成為了一種優勢。畢竟,比起生產重型戰斗機,中型戰斗機的生產工作所需要的各類原材料要明顯少一個量級,隨之而來的就是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都更低,工廠可在單位時間內生產出更多的飛機,以滿足部隊旺盛的需求
剛剛走下生產線并試飛的米格-35
當然,同代技術水平下,中型戰斗機的綜合作戰能力天然遜于重型戰斗機,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對于當下的俄羅斯空天軍來說,既然肯接受米格-35,無疑說明其對新裝備的需求之迫切,已經達到了極大的程度,不惜接收綜合性能比重型戰斗機低一個層級的中型戰斗機,也要優先確保部隊有足夠的可用裝備。看起來,3年多的俄烏沖突打下來,確實消耗掉了俄羅斯空天軍的不少老本。
量產型米格-35仍在使用脈沖多普勒雷達
不過,雖然米格-35是在米格-29的基礎上進行深度挖潛而來的產物,以至于獲得了“終極版米格-29”的美譽,但那只是指“完全體版本的米格-35”。在俄軍自用版米格-35這里,其還是出現了某些減配和降級。一個非常明顯的地方就在于,米格-35并未搭載機載相控陣雷達,而是仍在使用上一個時代的產物,即脈沖多普勒雷達
量產型米格-35仍在使用脈沖多普勒雷達
之所以會這樣,與俄羅斯羸弱的電子工業水平直接相關。“克里米亞事件”和俄烏沖突先后發生后,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了上萬項制裁,更中止了與俄羅斯的一切合作,其中就包括向俄羅斯出口部分精密電子元件。正因如此,當俄羅斯空天軍于2023年開始接收首批6架量產型米格-35時,這些飛機中沒有哪怕1架使用的是相控陣雷達,只能繼續用早已過時的脈沖多普勒雷達。
殲-10B的量產僅持續了4年
在這方面,解放軍航空兵部隊基本與俄空天軍形成了極其鮮明的對比。就以同為中型戰斗機體量的殲-10為例,殲-10家族中首款搭載相控陣雷達的型號,是2014年開始服役的殲-10B,其成為了殲-10家族中的首個“初步邁入四代半戰斗機門檻”的成員。但僅是4年之后,殲-10B就全面停產了,總產量被認為只有約50架。這是因國產新型主動相控陣雷達開始到位,從而催生出性能更強悍的殲-10C,故繼續生產搭載被動相控陣雷達的殲-10B就成了一種浪費
部分殲-10A換裝主動相控陣雷達
而今,無論是中國空軍戰斗機部隊,還是海軍航空兵戰斗機部隊,所采購和列裝的數款型號戰斗機,均清一色地使用了主動相控陣雷達,國內早已不再生產使用脈沖多普勒雷達的戰斗機。至于說許多搭載脈沖多普勒雷達的現役戰斗機,如殲-10A、殲-11A和殲-11B等,要么均為二三線部隊的裝備;要么則下放至空軍航空大學或海軍航空兵大學,成為飛行學員的訓練器材;另有一部分剩余壽命較多且狀態較好的殲-10A、殲-11A和殲-11B,則接受雷達換新改造,以換裝有源相控雷達的方式,達到四代半戰機的水平。
米格-35恐將服役即落伍
從這個角度來來說,俄羅斯希望進一步擴大生產的米格-35戰斗機,在至關重要的航電系統方面,甚至還不如中國于11年前啟動量產的殲-10B,事情顯然是頗為諷刺且無奈。對于米格-35,或許我們可用“服役即落伍”去形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