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那場轟動全國的上海流氓案,讓剛拿下金雞、百花雙料影后的龔雪瞬間跌落神壇。盡管警方從未確認她涉案,但犯罪分子一句“龔姓女演員”的供詞,就讓她被貼上“皮條客”標簽。當年《文匯報》數據顯示,事件發酵后龔雪參演影片上座率暴跌47%,這位被稱作“中國奧黛麗·赫本”的女星,在巔峰期被迫遠走美國]。
回看案件細節更覺荒誕——涉案的高干子弟為脫罪編造“女星牽線”謊言,卻讓無辜者承受輿論絞殺。龔雪父親拿著律師聲明跑遍上海報社,但1986年3月的《新民晚報》民調顯示,仍有63%讀者堅信“無風不起浪”]。最諷刺的是,真兇陳小蒙被槍決當天,龔雪正在紐約唐人街端盤子,時差讓她錯過唯一能自證清白的時機]。
在異國他鄉,龔雪用十年完成人生重啟。她白天在實驗室當助理,晚上惡補英語,34歲“高齡”考入紐約州立大學]。這段經歷印證了郭德綱那句“掙的錢一半是挨罵的錢”——她當年每部戲片酬200元,卻要用余生消化莫須有的罵名。直到2006年隨丈夫張迅歸國,龔雪才在《可凡傾聽》中哽咽道破真相:“那代人的集體創傷,不該由個體背鍋”]。
如今再看這場時代悲劇,龔雪用半生驗證了娛樂圈的殘酷法則:謠言比子彈更快,但真相從不會缺席。當68歲的她現身上海電影節,那些曾朝她扔菜葉的人,此刻又在直播間為“老藝術家”刷火箭。這魔幻現實是否印證了郭德綱的洞察?評論區說說你的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