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當年疫情開始,全球經濟的下行,其實就肉眼可見的在激化全球地緣政治的矛盾。而如今這么幾年過去,這個情況不光沒有好轉,這個世界反而在西方國家的煽風點火下,愈發不太平。就在最近,中國2個有核武器的鄰居,突然鬧了起來,隨時爆發大規模沖突。
綜合目前的情況來看,印度政府似乎已經決定,將幾天前發生的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恐怖襲擊”責任,歸咎于巴基斯坦。在這幾天,印度政府持續對巴基斯坦宣布采取多重反制措施,甚至利用地形,嘗試在印度河上游控制水源流入巴基斯坦。此外,還有關閉邊境檢查站、驅逐巴方外交人員及限制公民入境等,兩國關系降至冰點。
坦率的說,整件事就給人一種詭異感。倒不是詭異印巴之間的矛盾,而是印度找的借口,也就是那個“恐怖襲擊”。因為從始至終,印度政府始終控制著“襲擊”之后的幸存者,禁止對外透露任何信息。而襲擊者自稱的“抵抗陣線”又說,對方襲擊的人員是印度的安全部隊,絕不是什么游客。這讓整個事件蒙上了一層陰影。也更像是莫迪政府的借題發揮,用外部矛盾,掩蓋和轉移內部矛盾。
舉一個例子,印度此次反制措施遠超常規外交報復范疇。暫停《印度河河水條約》直接威脅巴基斯坦60%的農業灌溉用水,可能引發人道主義危機;關閉阿塔里檢查站則切斷了兩國唯一陸路通道,加劇地區緊張。這種打法,更像是在向印度國內塑造莫迪的“強人領袖”形象,為2025年地方選舉爭取民意支持。而非是就襲擊事件向巴基斯坦“討說法”的制裁。更像是莫迪政府試圖通過制造“可控危機”轉移民眾對通脹、失業等問題的關注,其本質是將外交政策工具化
某種程度上來說,事件發生在萬斯訪問印度的檔口,這更加突出了事情的詭異。因為這次訪問美印不僅達成關稅協議,還就F-35戰機采購展開磋商,顯示出軍事合作的深化趨勢。而印度此次對巴強硬行動,客觀上為美國“印太戰略”提供了支點。即通過激化印巴矛盾,既可牽制中國對巴支持,又能為美軍介入南亞制造了窗口。
尤其是后者,我很懷疑,這件事情里面摻雜了美印的一些對華陷阱。因為當前國際局勢下,中巴之間的合作,是具有不可動搖性的,哪怕很多時候巴基斯坦給人的感覺,有種“扶不上墻”的味道。盡管中國面臨臺海、南海等多重戰略壓力,但對巴基斯坦的支持仍是中國對南亞地緣戰略的核心基石。中巴經濟走廊已投資幾百億美元,瓜達爾港軍事設施更被視為印度洋的戰略支點。若印巴沖突升級,中國一定會被牽扯戰略精力。
總的來看,莫迪政府的“危機轉嫁”本質是經濟治理失敗與地緣野心的畸形結合,短期來看,可能提振民意,但長期來說,將加劇印度戰略透支。對中國而言,既要防止美印合圍形成“戰略鉸鏈”,又需避免陷入南亞沖突消耗資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