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大學校長張樹庭,中國新聞網總編輯吳慶才,山西傳媒學院院長李偉,著名表演藝術家、一級演員六小齡童,著名表演藝術家、一級演員臧金生,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副會長、原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書記處書記王冬梅,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范宗釵,原中國社會報社黨委副書記、總編輯秦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高級編輯、著名紀錄片導演冷冶夫,山東廣播電視臺副臺長徐龍河,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辦公室執行副主任崔巖,中國新聞網副總編輯宋方燦,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黨委副總裁徐靜蕓,中國社會報社黨委委員、副總編輯張麗霞,成都廣播電視臺黨委委員、副臺長李金亮,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微視頻微電影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鄭子,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楊乘虎,廣電新視點中心常務副主任、中國紀錄片網總編輯張延利,嗶哩嗶哩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盧雅君,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制片人工作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梁宇,中國青年報社中國青年網總裁助理、副總編輯王海,河南衛視總編室總監徐娜,海南國際傳播中心海外傳播官、海南旅游國際推薦官吉米,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司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資深導演、《簡牘探中華》總導演馬洪濤,山東國際傳播中心副主任、山東廣播電視臺國際傳播部副主任劉暢,中國社會報社通聯部主任、微影節工作室主任張利平,嗨視頻總裁、總經理孫冰,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副學部長胡芳,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副學部長、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蘇六,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黨委書記曾祥敏,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副院長葉明睿,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黨委副書記程素琴,北京國際電影節短視頻單元組委會秘書長、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教授田維鋼等嘉賓出席榮譽盛典。盛典由北京廣播電視臺主持人李楊薇主持。
李楊薇主持本屆“短視頻單元榮譽盛典”
6300余部海內外佳作,感受世界萬象
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短視頻單元的主題為“發現美好,傳遞價值”。本屆活動征片收到來自中國、美國、法國、澳大利亞、土耳其、伊朗、泰國、印度尼西亞以及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國臺灣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作品共計6300余部,數量與質量都再創新高,創作主體更加多元、技術手段更加前沿、內容品質提升明顯。
榮譽盛典現場
本屆短視頻單元評選出的創優作品中,新聞類作品以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記錄時代變遷與社會發展;知識類作品以科學的視角和嚴謹的態度,滿足用戶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人文類作品通過對生活素材的巧妙挖掘和創新運用,體悟社會現象與人文志趣;文化藝術類作品則展示了創作者們用想象力和新技術將文化的深邃和藝術的靈動轉化為直擊靈魂的力量。
新聞類一等創優作品《365秒濃縮巴以一周年 <生死一年間> 》主創代表在發表獲獎感言時表示,這部作品誕生于紀錄片《生死一年間》的創作過程中,團隊希望用365秒濃縮一年間記錄下的巴以地區的變化和炮火之下的故事。人文類一等創優作品《我是一粒種》聚焦一代三農人的成長,主創代表表示,這些鮮活的三農人物向下扎根、向上生長,每個人都是一粒種子,共同描繪著鄉村振興的新圖景。
中國傳媒大學校長張樹庭(左一)和山西傳媒學院院長李偉(右一)為新聞類一等創優作品頒獎
部分獲獎作品頒獎現場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表演藝術家、一級演員六小齡童和臧金生受邀為文化藝術類一等創優作品頒獎。頒獎現場,六小齡童一聲“俺老孫來啦”引得現場掌聲連連。兩位藝術家向我們展現了老一代創作者的匠人精神,也激勵著新一代創作者不忘初心,勇往直前。
著名表演藝術家,一級演員六小齡童(左一)和臧金生(右一)為文化藝術類一等創優作品頒獎
作為本屆短視頻單元的特別板塊,“民政中國”“千行萬業”和“文化中國”三個板塊生動展現了新時代的精神風貌。創作者以小切口、大視野,展現了我國在促進民政中國建設、民生領域改革和推進文化多樣性發展中取得的卓越成就,用鏡頭定格新時代奮斗在各行各業的勞動者,用影像記錄文化建設和制度建設的進步發展。
本次盛典還評選出“年度特別關注短劇/微短劇”,一批熱度高、題材新、創意好的短劇及短視頻作品脫穎而出。創作者們用方寸屏幕展現世間百態,通過藝術創作,重新走近歷史,展現人間溫情,傳遞主流價值。
“年度特別關注短劇/微短劇”頒獎現場
在榮譽盛典現場,知名藝術家陸洋的詩朗誦《月光下的中國》,將中國的厚重歷史和壯麗美景娓娓道來。陜北民歌傳承人杜朋朋演唱《山丹丹開花紅艷艷》,讓觀眾在歌聲中領略了陜北民俗的特色與魅力。精彩的表演使觀眾深刻感受到中華優秀文化的感染力,現場掌聲經久不息。
知名藝術家陸洋詩朗誦
陜北民歌傳承人杜朋朋演唱
業界學界攜手,共話短視頻高質量發展
活動當日還舉行了北京國際電影節短視頻單元主題論壇,業界和學界代表圍繞“發現美好,傳遞價值”這一主題,交流學術思想,對話業務經驗,探索短視頻作為新興藝術形態的可能性,以及技術賦能短視頻傳播的具體路徑。
中國傳媒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張樹庭在論壇開場致辭中表示:“作為北京國際電影節短視頻單元的主辦單位之一,中國傳媒大學充分發揮傳媒教育優勢特色,致力于搭建用短視頻記錄美好時代、講述中國故事、展現中國形象的影像創新平臺、文化傳播平臺、文明互鑒平臺。”他提倡,要積極探索技術賦能短視頻創作與傳播的具體路徑,通過短視頻作品更好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中國傳媒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張樹庭致辭
中國新聞網總編輯吳慶才在致辭中提出:“短視頻作為最具傳播力的年輕化載體,正在成為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的重要支點。”他期待通過本屆活動的思想碰撞,孕育出更多有筋骨、有溫度、有品質的精品力作,讓“小而美”的短視頻釋放出“大能量”,在“發現美好”中守護初心,在“傳遞價值”中勇擔使命。
中國新聞網總編輯吳慶才致辭
上半場主題學術論壇環節,邀請到中國新聞網副總編輯宋方燦,中國青年網總經理、副總編輯王海,北京廣播電視臺節目研發中心副主任李玥,河南衛視總編室總監徐娜,海南國際傳播中心海外傳播官、海南旅游國際推薦官吉米等行業資深媒體人士。與會嘉賓圍繞技術賦能短視頻、網絡視聽內容創新等主題分享了主流媒體與時俱進的鮮活經驗與思考。
論壇上半場嘉賓發言
論壇下半場,邀請到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胡智鋒,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副所長兼研究員殷樂,西安交通大學領軍學者及二級教授、中廣聯合會微短劇委員會會長闞平,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清華大學影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司若,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曾祥敏等學界專家發表主題演講,共同探討視聽交往時代短視頻的價值潛能和短視頻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變革方向。論壇由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葉明睿主持。
論壇下半場嘉賓發言
視頻天下,短而有為。2022年,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聯合中國傳媒大學首次增設“短視頻單元”,旨在鼓勵更多優秀創作者進入主流國際電影節“賽道”,從“觀影者”轉變為積極創作者、美好生活記錄者、中國故事講述者。北京國際電影節“短視頻單元”鼓勵創作者利用新技術、新平臺,貼近當下現實生活,捕捉日常生活中的動人瞬間,塑造豐富立體的中華文化形象,展現新時代中國風貌,創作出有深度、接地氣、與時代同頻共振的優秀短視頻作品。(中國日報北京記者站 杜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