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九年初,正是嚴冬大雪封山的時候,日寇以兩個師團的兵力,把抗聯第五軍圍堵在牡丹江東岸刁翎地區。
此時抗聯第二路軍總指揮部以及直屬部隊三百余人,其中包括婦女隊員近五十余人,被另一部寇軍九千余人包圍在江西岸夾皮溝里,
寇軍滿以為"擒敵先擒王",壓編包圍圈,企圖全殲我總指揮部而后快。
當時我們只有兩條路可選擇:對敵作最后孤注一擲,墜入被圍的圈套,或是避免與敵接觸,尋找空隙脫離敵人的包圍。
我軍選擇了后者。但是在那約有四百多平方公里的林區里,敵人分布密如蛛網;從凌晨到傍晚,幾十架敵機低空搜查、掃射,盲目投彈轟炸。
就在這險惡的環境中,我軍同敵人象捉迷藏般周旋了將近一個月,終于安全地脫出了敵人的包圍,向四道河子方向轉移,
匯合了抗聯第九軍和救世軍殘部,西越老爺嶺,去突擊方正縣陳家亮子敵據守的采伐場。
那時,大雪紛降,朔風凜冽,氣溫降到..…到四十度之間,寒凍斷指裂膚,饑餓疲乏,困擾士氣。
行軍在峭壁峻嶺的深山大谷里,正是狂風怒吼,林木搖曳欲墜,風聲響徹山谷,震撼崇巒,令人驚心動魄。
有時暴雪滿空,夾帶飛沙走石,遮天蓋日向人們襲來,征衣如剝,寒凍倍增,
夜間露宿,帳幕難支,篝火熄滅,即使疲憊達到極點,也無法成眠,
有時在那高大茂密、看不見天日的原始大森林里,突然又會出現另一種景象:崇山峻嶺,怪石嵯峨,難辨行軍的方向:
雪堆冰河到處縈繞,難以尋找前進的路徑,剎那間又顯得靜悄悄的,萬籟無聲,飛鳥藏形,走獸絕跡。
這樣異乎尋常的靜寂,好像即將爆發決生死的惡戰前景,心情反而為之惴惴不安。我們戰士餓了,吞黃豆和粗糠充饑,渴了化冰雪為飲料。
有的同志抵抗不住凍餓倒下去了,幾分鐘后就變成堅石般的僵尸。我們的婦女同志和男子一樣艱苦行軍,沒有掉隊落伍的。
有時還和尖兵走在隊伍前列,一面在深雪中踩出路徑為后面隊伍開路,一面搜查警戒作戰斗準備。
經過七、八天的艱苦行軍,到達目的地。在勝利地襲擊陳家亮子敵防所時,婦女同志勇敢地沖殺敵人。
撤退時又與掩護隊一塊,據險設伏消滅敵人的追兵。她們的意志始終是堅定而旺盛的,情緒是飽滿的、愉快的、活潑的。
她們無論在行軍和宿營時,做完自己的事,還踴躍地幫助男同志整補服裝裝具,看護和治療傷病員,
每當情況許可,在行軍中或宿營時,她們放開嗓子,唱出動人的歌曲,
夜間圍著篝火堆,掃除積雪開辟場所,舉行小型舞蹈會,開展文娛活動,或者利用火光照明,學習文化和討論政治和業務。
人們把這些看做"難能可貴"的"奇跡",而婦女同志"安之若素"視為常事。
婦女同志這種革命斗爭表現,在抗日救國會地方組織里,特別是在抗日聯軍部隊里,引起男同志的由衷稱贊:"咳,娘兒們都能這樣,真是愧煞須眉了。"
從此,許多人受到激勵和鼓舞,部隊中的戰斗意志加強了。東北抗日游擊戰爭中,婦女的英雄事跡是說不盡的。
有人問:"為什么婦女能夠這樣堅強呢?"顯然勞動婦女除了和男子一樣受民族的與階級社會的雙重壓迫外,還受舊中國宗法封建社會制度的壓迫。
當她們找到中國共產黨指引的斗爭出路時,正如馬克思所說:"真理為群眾占有,便成為力量。"婦女參加革命斗爭自然就顯得格外有力了。
一九四五年"八一五"東北光復以后,東北婦女在中共中央東北局領導下,積極地參加了土地改革斗爭,支援了東北人民自衛戰爭,
解放了東北全境,為社會主義的民主,社會主義革命和抗美援朝,鞏固工農業基地的建設,同男子肩并肩地發揮了并繼續發揮著更大、更積極的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