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發生了一起令人震驚的槍擊事件,武裝分子在旅游勝地帕哈爾加姆鎮對游客進行無差別射擊,導致至少26人喪生、多人受傷,這是該地區25年來針對平民的最嚴重襲擊事件,也是2008年孟買恐怖襲擊后印度發生的最嚴重的恐怖襲擊。南亞火藥桶瞬間升溫,山雨欲來風滿樓,很多人都在猜測,2025年的第一場沖突,就這么要來了?
在事件發生后,印度迅速將矛頭指向巴基斯坦,認定其為幕后黑手,并采取了一系列強硬的反制措施:立即暫停執行《印度河河水條約》,停止河水共享的合作,直到巴基斯坦“可信且不可撤銷地”放棄對跨境恐怖主義的支持;關閉印巴之間印度一側的阿塔里綜合檢查站;禁止巴基斯坦公民持南亞區域合作聯盟免簽計劃簽證前往印度,并要求巴基斯坦駐印的全部武官限期離境,同時縮減巴駐印高級專員署的總人數。
面對印度的指責,巴基斯坦予以堅決否認,并迅速進行了兩波回應:政治層面,巴基斯坦國家安全委員會召開緊急會議,宣布對印度實行關閉領空、暫停貿易、驅逐外交官等對等反制措施。總理謝里夫主持會議,會后聲明稱印度在缺乏可靠調查和可核實證據的情況下,試圖將襲擊與巴基斯坦聯系起來,目的是轉移民眾注意力,逃避對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管理失控的責任。
巴防長阿西夫的態度更為強硬,他在接受采訪時撂下一句:“任何印度攻擊都將遭到對等還擊”,隨后還警告印度,若局勢失控,“全面戰爭并非不可能”。
巴軍顯然也開始高度戒備,在軍事層面進行了反制,防范印度可能的跨境軍事行動。據報道,巴基斯坦海軍將在卡拉奇和瓜達爾港舉行為期兩天實彈演習,屆時殲-10CE、“梟龍”戰機、054AP護衛艦等先進武器裝備,都有可能亮相。卡拉奇是巴基斯坦的經濟中心、瓜達爾港作為中巴經濟走廊的關鍵節點,巴基斯坦向這兩個地方增兵,毫無疑問是給印度看的。
印度方面也不甘示弱,印度海軍的“維克蘭特”號航母戰斗群據稱也離開了港口,前往阿拉伯海部署,并且出動“蘇拉特”號驅逐艦,進行了新型防空導彈試射,印度方面宣稱,這是對巴基斯坦出動殲-10CE的回應。更危險的是,雙方在克什米爾實控線附近出現了交火事件,雖目前只是小規模沖突,未造成人員傷亡,但誰也無法保證下次槍響不會進一步升級。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在野黨國大黨日前也一口咬定,巴基斯坦是“真兇”。在這樣的輿論環境下,莫迪政府如果選擇對巴基斯坦使用強硬手段,國內自然無人攔阻;但我們也不能排除,國大黨此舉就是為了拱火:槍擊事件后,莫迪本人發表了強硬言論,稱“印度將查明、追蹤和懲罰每一個恐怖分子,以及他們的操縱者和支持者,追捕他們直到地球的盡頭”,并表示印度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來打擊恐怖主義。現在國大黨也表態了,莫迪是不是應該更加強硬?要不要對巴基斯坦進行更為嚴厲的懲戒?如果莫迪做不到,那就是“軟弱”,就要付出政治代價。
現在印度國內的民粹情緒被煽動起來了,莫迪就很難繼續冷靜處理,“做點什么”也就成了勢在必行的選擇。這樣的背景下,來自中國的提醒,可能就顯得尤為重要。
日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表示,中方“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這是我們的一貫態度,同時也是對莫迪政府的善意提醒:反恐就是反恐,不要有借著反恐搞地緣博弈的野心,避免將反恐問題政治化,以免引發不可控的后果。
當前的印巴局勢,恰似兩個舉著打火機站在火藥桶旁邊的人,高度緊張且危險。印度試圖借槍擊案對巴基斯坦極限施壓,甚至可能試探軍事選項;而巴基斯坦則毫不退讓,擺出“要打就打”的姿態,雙方都在賭對方會先慫。
然而,戰爭不是兒戲,尤其是兩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之間的沖突,一旦失控,后果將不堪設想。印巴沖突若全面爆發,不僅會給兩國人民帶來巨大災難,還可能引發地區性的動蕩,對全球安全格局產生深遠影響,中巴經濟走廊等區域合作項目也將受到嚴重沖擊。
莫迪政府當務之急并非忙著甩鍋,而是應冷靜下來,與巴基斯坦共同努力查清槍擊案的真相,以客觀、公正的態度解決爭端。
國際社會也應繼續積極發揮斡旋作用,推動印巴雙方保持克制,通過對話協商化解矛盾,共同維護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避免這一地區陷入更大的混亂與危機之中。和平與合作才是發展的主流,戰爭與沖突只會帶來毀滅與痛苦,印巴雙方都應深知此理,切勿因一時之怒而鑄成大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