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我們的博物館系列。
還是玉主題。
這是寶劍的吞口處。一只螭虎,在云氣之間若隱若現,很是生動。
是獸還是龍?谷紋和云紋,都很有古意。
一直以為這東西是清代才有的,其實商代就有了。
也對,射箭時套在手上的,射這項運動,從人類開始會捕獵就有了。
玉觹,解繩扣、帶扣用的。
曹操墓里出土一個他生前用過的,小小一個,從此對老曹同學的薄葬念念不忘。
弘歷式審美吧。但這技術,你得承認是一流的。
別老拿四爺審美跟他比,四爺頭四十年韜光養晦的,沒少玩了,浸淫日久,自然有一定的層次。他是小時候就被圣祖爺爺看中了的,自然要把心思用在治國上,這美學差一點也正常。
早上看公號,咱朝陽佑順寺重修了,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看看。乾隆兩次回盛京祭祖,出古北走盧龍道,途徑朝陽,兩次駐蹕于此。
這個描金的好看。
你看,越是晚近越是在這些所謂的雅事上用功夫,不研究科技發展。
好東西看得越久,越覺得有些奢侈品品牌的腰帶,帶一巨大LOGO那種,是真難看。
這個好看。
這個我也喜歡,哈哈。
這叫童子洗象。
一套八仙人物。
博物館結束了。
所有的觀看,都是掛一漏萬。
每一件文物,都值得與之認真對話,只可惜我才疏學淺,講不出來那么多東西。
但是,看得多了,眼界自然就開闊了。
據說溥儀有一次看別人的東西,說那是贗品。人家不服氣,說你憑什么說是贗品?溥儀說,跟我們家那個看上去不一樣。
人家從小看的都是真東西。
還是據說哈,溥儀 在辦理戶口登記時,在學歷一欄不知道填啥,后來寫了個 “初中” 。
有清一朝,對皇子的教育都非常重視。重視到嚴苛的程度??滴?、乾隆一生保持早起讀書的習慣,雍正那勞模級別的工作節奏也讓人嘆為觀止。即使是末代皇帝,溥儀每日的學習時長也超十小時,從傳統的經史子集,到滿族的語言文字,再到后來的英文、地理等西方知識,課程滿滿當當。
師資也是當時學界的 “天花板” 級別。這師資讓我流下羨慕的口水。
陳寶琛,晚清大臣、學者,進士出身,學富五車,對儒家經典、治國理政有著深刻見解,是溥儀在傳統學問上的引路人;陸潤庠,同治年間狀元,書法一絕,在文學、史學方面造詣頗高,為溥儀夯實傳統文化根基;還有精通滿文的伊克坦,讓溥儀不忘滿族根本。
西方的,來自英倫的莊士敦,就為溥儀打開了一扇通往西方世界的知識大門。莊士敦畢業于牛津大學,學貫中西,對西方的歷史、地理、政治、科學等知識了如指掌。他不僅教溥儀英文,還帶來了許多西方的先進思想、科技知識以及國際視野。在莊士敦的影響下,溥儀戴上了眼鏡、剪掉了辮子,對西方文明充滿向往,甚至在紫禁城里騎自行車、打電話,嘗試著各種新鮮玩意兒。
在東京審判時,面對各國法官、戰犯,溥儀用流利的英語義正言辭地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痛斥戰犯們的暴行,將多年來遭受的屈辱、看到的真相一一呈現,整整八天,他氣場十足,以一口地道英語讓世界看到他的另一面。
他的命運,是他個人的,也是時代的。在那樣一個時代里,他也只有那個能力,被時代裹挾著、身不由己地前行。他沒像歷史上大多數末代皇帝一樣,隨著王朝一起覆滅,也是時代給予的幸運。
好啦,說遠啦,今天就到這兒。
你若喜歡,請點下面專輯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