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晚7點30分,江西理工大學健身房內的一聲英語質問“Can you speak English?”,徹底點燃了一場跨國沖突。一名中國學生小王(化名)在器械區完成一組訓練后,被一名南亞留學生強行拔掉器械。
小王試圖用中文溝通,但對方以輕蔑態度回應,最終引發肢體摩擦。健身結束后,小王在出口處遭多名留學生圍堵,對方不僅用中文辱罵“草泥馬”,更揮拳將其面部打出血,甚至搶奪手機阻止報警。過程中,兩名留學生控制小王雙臂,另一人持續擊打其頭部,直至其意識模糊送醫。
沖突升級:從器械爭奪到群體暴力
事發時,小王正在使用龍門架進行三頭肌訓練。他剛結束第一組動作,一名膚色較深的留學生突然上前拔掉器械插銷,強行替換成自己的配重片。
小王用中文解釋“我正在用”,但對方以英語反問“你會說英語嗎”,并拒絕溝通。小王伸腿阻攔對方搶奪器械,用英文回擊“go fuck away”后,留學生開始用手機呼叫同伴。
健身結束準備離開時,小王在樓道被六名留學生包圍。其中自稱“亞瑟”的留學生擔任翻譯,但溝通演變成單方面指責。
涉事留學生突然用中文連續辱罵,并在小王掏出手機報警時揮拳擊中其眉骨。目擊者稱,施暴者手上戴有金屬戒指,第一拳就造成開放性傷口。當小王試圖自衛時,被兩名留學生反剪雙臂,另一人持續擊打其面部和腹部。
校方回應與網絡輿情撕裂
事發24小時內,江西理工大學官微評論區涌入近萬條質問:“為什么總要中國學生保持理性?”校方發布通告稱“正配合警方調查”,但關閉了評論精選功能。
學生論壇隨即曝出對比數據:中國學生住六人間且定時斷電,留學生住雙人間并享受24小時供電;中國學生獎學金覆蓋率22%,留學生則100%覆蓋且金額更高。
網友整理的《留學生管理九大訴求》在校園瘋傳,內容包括“取消超國民待遇”“實施素質考核”等條款。有學生匿名爆料:“留學生經常半夜在走廊放音樂,宿管從不制止”“他們調戲女生被投訴,最后都是學生會去道歉”。
深層矛盾:優待政策為何引發眾怒?
事件折射出留學生管理體系的系統性矛盾。江西理工大學的獎學金制度顯示:中國學生一二三等獎分別為4000元、2000元、1200元,而留學生對應獎項高達8000元、6000元、2000元,且全員覆蓋。
更引發爭議的是入學標準——留學生僅需通過HSK三級考試(相當于日常基礎漢語),而中國學生英語四級不合格將影響學位。
健身房沖突中的語言羞辱極具象征意義。當留學生以“能否說英語”作為溝通門檻,實際上將中國校園異化為文化殖民空間。這種“逆向語言霸權”激化了長期積壓的不滿——有教師透露:“某些留學生四年沒學會漢語,論文全靠翻譯軟件”。
跨國霸凌的司法困局
法律界人士指出,若驗傷報告顯示輕傷以上,施暴者可能面臨《刑法》第234條故意傷害罪指控,最高可判三年有期徒刑。
但對于留學生群體,實踐中常出現“以罰代刑”——2019年山東大學留學生交通事故案、2023年福州留學生襲警案均以賠償和解告終。
值得對比的是美國司法案例:2015年三名中國留學生在美施暴獲刑6-13年,家長因行賄被判刑6年。這種“同案不同罰”的落差,加劇了公眾對司法公平性的質疑。
涉事學生的兩難處境
當事人小王在病床錄制視頻稱:“已畢業不怕學校施壓,七天內無結果就公布監控”。其面部縫合七針,存在毀容風險。
但更多學生選擇沉默——有目擊者私信透露:“當時二十多人圍觀,沒人敢上前拉架,怕被定性為互毆影響學業”。
事件仍在發酵。警方已調取健身房監控,但關鍵片段是否存在刪減尚未公布。留學生辦公室工作人員回應:“涉事學生均來自‘一帶一路’合作國,校方會考慮國際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