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市場監管局以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專項整治為突破口,創新監管模式從“事后查處”向“事前預防”“事中指導”轉型升級,實現執法力度與溫度的有機融合。
靠前服務做“加”法
創新推行“執法 + 普法”工作模式,主動向農村食品經營者發放食品安全風險提示,普及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并進行現場指導。針對農村小作坊、小攤販普遍存在的標簽標識不清晰等問題,制定標準化操作模板,開展“一對一”現場指導,幫助提升合規經營能力。
柔性執法做“減”法
探索融合式監管模式,運用“大數據監測+雙隨機檢查+靶向抽檢”手段,減少多頭重復檢查,嚴禁趨利性執法。嚴格落實“首違不罰”“輕微免罰”清單制度,對首次發生輕微違法行為且未造成危害后果的市場主體,采取警示教育、行政約談等柔性執法方式,給予經營主體容錯糾錯機會。截至目前,累計辦理適用柔性執法案件2起,減免處罰金額5萬元,有效減輕經營主體經濟負擔。
科普宣傳做“乘”法
豐富科普形式內容,通過LED顯示屏滾動播放宣傳標語、發放宣傳手冊、制作科普視頻、推送消費提示軟文等形式,持續宣傳食品安全知識及防范方法。組織開展“你點我檢”活動,現場傳授假冒偽劣食品識別技巧,引導群眾積極參與監督。累計發放宣傳資料2000余份,組織發布科普視頻音頻、消費提示、公益短信6期。
緊盯隱患做“除”法
緊盯農村集貿市場、城鄉結合部等重點區域,聚焦肉制品、乳制品、酒水飲料等與群眾生活關系密切的食品品類,開展“全覆蓋、無死角”拉網式排查,重點打擊“三無”食品、“山寨”食品、過期變質食品等違法行為。充分發揮“12315”投訴舉報平臺作用,廣泛收集違法行為線索,建立動態問題臺賬。截至目前,共檢查經營主體300余家次,排查發現風險隱患50余個并督促整改,已完成整改37個,立案查處違法行為4起,形成了有力震懾。
下一步,樂至縣市場監管局加大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整治力度,持續保持高壓態勢,強化日常巡查和專項檢查,健全長效治理機制,確保農村食品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向好。(干天文 施又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