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務作為思政教育實踐育人的重要構成,是高職院校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必要途徑,同時也是高職學生提升思想、升華精神的重要方式。
在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志愿服務不僅是學生踐行社會責任的窗口,更成為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載體。近年來,學校創新構建“44521”學生志愿服務育人模式,通過四維目標引領、四類服務支撐、五步實施路徑、兩個平臺保障和一個評價體系,構建起全員參與、全程育人、全方位協同的志愿服務工作新格局,為培養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時代新人探索出有效路徑。
四維目標
錨定育人方向
該模式以“知識傳播、技能培養、社會貢獻、個人成長”四大核心目標為引領,將志愿服務與人才培養深度融合。
在“青春助農行 建功新重慶”搶收青菜頭志愿服務活動中,學校每年組織師生志愿者幫助農戶搶收青菜頭,助力涪陵百億榨菜產業發展。活動中,志愿者們既將農業知識傳遞給農戶,又通過實踐深化對鄉村振興的理解,生動詮釋了知識傳播與社會貢獻的雙向賦能。
學校也將此類活動納入“勞動+”融合育人體系,讓田間地頭成為思政大課堂。
四類服務
激活實踐動能
學校創新打造“專業服務型、公益倡導型、社區服務型、緊急響應型”四類服務形式,形成多層次服務矩陣。
學校車輛工程學院青年志愿者利用專業特長,免費為車主進行車輛檢測保養,體現專業服務型志愿活動的精準對接;該模式培育的志愿服務品牌項目“星途啟航——心智障礙兒童藝體賦能融合教育”,由具有藝體專業特長的學生通過排舞運動賦能心智障礙兒童康復訓練,榮獲2024年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重慶賽區選拔賽金獎、全國總決賽三等獎。
數據顯示,學校累計注冊志愿者近10萬人,年均志愿服務時長突破2萬小時,服務領域覆蓋20余個類別。
五步路徑
確保實施成效
通過細化“五個實施步驟”構建 PDCA(計劃、執行、檢查、處理)運行閉環,學校形成了“需求洞察-資源整合-精準供給-過程管控-迭代升級”的螺旋式提升機制,構建起可復制推廣的志愿服務管理范式。
兩個平臺
提供堅實保障
學校積極打造線上+線下的雙平臺運行機制。利用“互聯網+”技術開展第二課堂實踐教學改革,以“志愿云”“志愿山城”、學校二課平臺、學校團委新媒體矩陣等線上平臺作為重要支持手段,發揮數字化賦能、高效互聯的關鍵作用。
同時,學校積極與重慶市涪陵區、南川區、巫溪縣等區縣的街道社區、中心血站、養老機構、特教學校等30余家單位共建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通過實體支撐和深度體驗的方式,為志愿服務提供了更加直接有效的服務渠道。
評價體系
激發學生動力
學校積極整合“第二課堂成績單”,建立包括服務時長、服務質量、社會影響等多維度的志愿者評價體系。通過定期考核、表彰先進等方式激勵優秀志愿者;同時根據評價結果調整優化志愿服務項目和服務形式,不斷提升整體服務質量和社會影響力。
在這一模式的培育支持下,近年來學校涌現出一大批志愿服務典型項目和先進個人,榮獲國家級、省部級以上榮譽 136 項。志愿服務工作經驗先后在重慶市中青班學員干部論壇、涪陵區五四主題活動中進行交流分享。多家權威媒體對學校優秀青年志愿者余秋朋、羅剛、周子卿等人的志愿服務事跡進行報道。(戴曉偉、肖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