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車展成了奇瑞的炫技展。
4月23日,第二十一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正式開幕。奇瑞集團攜旗下奇瑞、星途、捷途、iCAR、智界五大品牌及國際合作伙伴參展,共展示53款車型,覆蓋燃油、混動、純電等多種動力形式,集中呈現其在電動化、智能化、低碳化及國際化領域的技術積累。
奇瑞品牌作為主力參展方,推出16款車型,包括全新升級的純電車型QQ、C級旗艦風云(參數丨圖片)A9以及首度亮相的瑞虎9L量產概念車。
其中,全新QQ定位A0級市場,車身尺寸優化后軸距達2.55米,搭載L2級輔助駕駛系統,計劃通過用戶共創模式開放外觀與功能定制。
風云A9自開啟盲訂以來,35天內訂單量突破5.3萬臺,標準版外新增運動性能版(零百加速4.3秒)與行政四座版,配備2532度可調座椅及車載冰箱。
瑞虎9L則搭載鯤鵬超能電混CDM系統,純電續航200km,綜合續航1300km,主打“三排平權”空間設計。
星途品牌以高端化為目標,預售2025款星紀元ES純電車型,續航里程達720km;捷途品牌首發“旅行者星際衛士”硬派越野車型,配備全地形智能四驅系統;iCAR品牌推出V23系列藍色與紫色新配色,同步展示皮卡與敞篷概念車,瞄準年輕用戶個性化需求。
銷量與出口雙增長,品牌價值行業躍升
2024年一季度,奇瑞集團累計銷量達62萬輛,同比增長28%,創歷史同期新高。出口領域延續強勢表現,一季度海外銷量25.5萬輛,占中國車企出口總量的19.6%,穩居榜首。
據《2024胡潤品牌榜》數據,奇瑞品牌價值同比增長163%,以250億元位列總榜第45位,首次進入汽車制造行業前三,排名較2023年提升82位。
這一增長與其全球化戰略密切相關。目前,奇瑞在海外擁有10個生產基地與1500家銷售網點,針對不同市場推行本土化策略:例如東南亞市場車型強化耐高溫與防腐蝕性能,歐洲版本則升級智能駕駛系統至歐盟標準。
“四化”深化落地,立體化布局突破邊界
奇瑞控股集團董事長尹同躍在車展現場表示,集團正以“四化”(電動化、智能化、低碳化、國際化)為核心,推進技術轉型。
電動化方向,新一代三電系統通過IP68防水與熱失控防護技術提升安全性;智能化方向,智慧座艙支持5G通訊與OTA升級,輔助駕駛系統新增擁堵自動跟車功能;低碳化方向,油電混動系統熱效率提升至48%,車身輕量化材料應用比例達35%;國際化方向,本屆車展邀請5000位海外嘉賓,創歷年之最,覆蓋80余個國家。
技術展區重點呈現“海陸空”立體化布局。其中,鯤鵬天擎混動系統:熱效率48%,適配多品牌車型;捷途縱橫G900水陸兩棲車:涉水深度1.2米,陸地極速180km/h;飛行汽車概念模型:垂直起降設計,續航里程50公里(試驗階段)。
奇瑞汽車執行副總裁李學用強調:“技術研發投入占營收比連續三年超8%,2024年預計突破100億元。企業競爭應聚焦標準與品質,而非價格內耗。”
目前,奇瑞全球用戶超1630萬,海外用戶占比29%。為應對國際市場競爭,其推行“一國一策”:中東市場:聯合當地企業開發沙漠特化車型,增加沙地模式與增強型空調;南美市場:與巴西政府合作建設換電站,適配乙醇燃料混動技術;歐洲市場:通過歐盟WVTA認證,計劃2025年建成德國研發中心。
車展期間,捷途品牌宣布與企業家張朝陽合作,其將成為捷途縱橫G700的首位車主。該車型定位豪華電混越野市場,純電續航150km,支持外放電功能。
結語:
奇瑞28年的發展歷程,從年銷不足10萬輛的本土車企,到出口量連續22年居首的全球化企業,印證了中國汽車工業的進階路徑。
奇瑞汽車積累了深厚的技術儲備,累計專利申請2.3萬件,混動與智能化專利占比超40%;在成本控制能力方面,蕪湖總裝廠自動化率92%,單車生產成本低于行業均值15%
潛在風險。
當然,奇瑞汽車也面臨著一定的壓力,比如研發投入過高帶來的利潤率壓力,逆全球化大背景下的地緣壓力等。
總體而言,本屆上海車展奇瑞以技術為錨點,展現了從“成本優勢”到“技術輸出”的轉型決心。其全球化布局與“四化”戰略為中國車企提供了參考樣本。在電動化浪潮與地緣博弈的雙重背景下,奇瑞的下一步,或將深刻影響中國汽車品牌的全球站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