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地理中,新疆棉花是一個重要的考點,通常結合農業區位因素、區域可持續發展、產業布局等內容進行考查。
一、新疆棉花種植的區位優勢
1. 自然條件
(1)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光照充足(晴天多,日照時數長),晝夜溫差大,利于棉花有機質積累;夏季高溫,滿足棉花生長的熱量需求。
(2)水源:高山冰雪融水(天山、昆侖山等)和地下水提供灌溉水源。
(3)地形:盆地邊緣的綠洲地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沖積平原)。
(4)病蟲害少:冬季寒冷干燥,不利于害蟲越冬,減少農藥使用。
2. 社會經濟條件
(1)土地資源:地廣人稀,土地租金低,適合大規模機械化生產。
(2)政策支持:國家商品棉基地建設,農業技術推廣(如滴灌技術)。
(3)市場需求:棉花品質高(長絨棉),國內外紡織業需求量大。
(4)交通改善:鐵路和公路網完善,中歐班列促進棉花及紡織品出口。
二、新疆棉花生產的特點
1. 機械化程度高:大規模農場經營,采棉機械化比例逐年提升。
2. 品質優良:長絨棉(又稱“棉中白金”)纖維長、強度高,適合高端紡織。
3. 規?;⒓s化:集中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的綠洲地帶。
4. 季節性勞動力需求:采棉期吸引內地勞動力(近年機械化替代顯著)。
三、新疆棉花生產面臨的問題
1. 水資源短缺:過度灌溉可能加劇水資源緊張,需推廣節水技術(如膜下滴灌)。
2. 生態壓力:不合理開墾可能導致土地鹽堿化、荒漠化。
3. 勞動力成本上升:機械化替代成為趨勢。
4. 國際市場波動:價格競爭、貿易壁壘等影響出口。
四、可持續發展措施
1. 科技投入: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培育抗旱品種。
2. 生態保護:合理規劃棉田,避免過度開墾;發展循環農業(如棉稈還田)。
3. 產業升級:延伸產業鏈,發展棉紡織工業,提高附加值。
4. 市場拓展:利用“一帶一路”擴大出口,打造品牌優勢。
五、與“國家戰略”的聯系
1. “一帶一路”倡議:新疆作為陸上絲綢之路核心區,棉花出口和紡織品貿易地位重要。
2. 鄉村振興與邊疆發展:棉花產業帶動當地就業和經濟,促進社會穩定。
3. 糧食安全與農業結構調整:棉花作為經濟作物,需平衡與糧食作物的用地關系。
六、典型例題方向
1. 分析新疆棉花品質優良的自然原因(光照、溫差、水源等)。
2. 評價新疆棉花生產的區位條件(自然+社會經濟)。
3. 針對新疆棉花種植的生態問題提出措施(節水、防荒漠化等)。
4. 說明機械化采棉對新疆農業發展的意義(效率、成本、勞動力等)。
附:數據參考
1.新疆是中國最大商品棉生產基地,產量占全國80%以上。
2.長絨棉主要產地在南疆(塔里木盆地)。
3.新疆棉花種植區多采用“膜下滴灌”技術,節水約30%-50%。
掌握以上內容,結合地圖(如新疆地形、棉花分布區)和材料分析,即可應對高考中關于新疆棉花的各類題型。注意聯系實際案例(如近年“新疆棉事件”引發的產業升級思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