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老了,就回故鄉,門口是菜地,屋后有山泉水,不遠處就可以趕集。
吹一吹故鄉的晚風,夜里也能安眠,卸下了一生的疲憊。
如果你也有以上想法,那別急著安排自己如何做,而是先去故鄉走一走,住幾天,再做打算。
故鄉的山水依舊,可是故鄉的日子,今非昔比啊。
走一走,你就會看到以下幾個真相。
01
出生在農村的70后,很多都不懂得耕種。
我們總是說:“城里混不下,大不了去老家種地。”
也有很多70后的人,不管誰要承包自家的地,都不會同意。畢竟,地就是賴以生存的根本。
若是有一個機會,把老家的地賣掉,那就更不會同意了。
土地可以耕種,不假。我們小時候也跟著父母,插秧、割稻子,學到了很多的耕地技術。
一些70后的人,初中的時候,就跟著老父親,學會了犁地。趕著老黃牛,慢慢走,自己跟在后頭,扶著犁耙。
為了更多的收入,我們離開老家,去城里打工。
一晃,就過了三四十年,我們也是五十多歲的人了。若繼續打工幾年,就能夠退休了。
也有一些人,不打工了,回到縣城安家,做小生意,或者開網約車,送外賣等。
此時你去農村看看,會發現大部分的同齡人,根本就不會種地。原因有三個。
一是農村也機械化了,犁地、殺蟲、割稻子都用機械,無人機等。基本上沒有人用耕牛。而我們曾經學會的耕地方法,基本上被淘汰了。
二是種地也是技術活,需要學會時令,農藥配方,農產品儲存等方法。這不僅一時半會學不會,還需要對應的場地,投資。機械操作,也需要學習。
三是種地是體力活,我們長期在工廠混,體力也在退化。若要你去挑谷子,扛起巨大的機器,恐怕你是不能的。你也吃不了那個苦。
不得不說,“很多從農村走出去的少年,中年,只是戶籍在農村的人,不是真正的農民”。
農村的景象,不是你去過的農家游,而是踏踏實實地干活,是很辛苦的日子。你偶爾去干一天農活,快樂無比,你一年到頭都埋頭干活,就是另一回事了。
02
日漸荒涼的故鄉,讓人想要逃離。
有一段時間,農村學校陸續取締的消息,引發了大家的熱議。
有人說:“開學了,但是學校的門卻再也不會打開了。”
是啊,很多的村里,沒有了村小。鄉里有學校,也是幾十個人,甚至是幾個人。
隨著大量的人口外出,學校也招不到學生了。
70后的你,去自己曾經讀書的學校看看,心中很是酸楚。那里也許野草叢生,也許變成了養豬場,木材加工廠。
教室里的黑板上,還有依稀的一些粉筆字。你似乎聽到了朗讀的聲音,但是你卻流著淚,一點都不開心。
一些學校,年久失修,似乎變成了“遺跡”。
看看你所在的村莊。老人有幾個,年輕人幾乎沒有。孩子很難遇到。
唐朝時,賀知章告老還鄉,還說:“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當下呢?有一條狗沖著你喊,都覺得格外喜氣。要不然,就是暮氣沉沉的村莊,讓你不是滋味。
按照傳統,父母在的村莊,是老家;父母過世之后,老家就是故鄉。
是啊,之前你回來,是看望父母。父母會準備飯菜,會把老屋修理。也會讓你感到溫暖。
五六十歲的你,也沒有了父母,回到老家。老屋是鎖起來的,飯菜是沒有的。老屋里的東西,讓你睹物思人。
魯迅先生在離開故鄉二十多年,再回來,就感觸地寫道:“我所記得的故鄉全不如此。”
蕭瑟的村莊,野草掩蓋的老屋,沒有炊煙的天空,看不到孩子奔跑的小路。幾個老人在攀談,很無力。
老人們還認為,在村子常住的中年人,都是外頭混得不好,才回來了。讓中年人很沒有面子。
在故鄉,你找工作的話,非常困難。種地的收入,又不讓你滿意。想來,還是出去外頭干活吧。
03
我們心心念念的故鄉,并不是子孫的故鄉。
我的一個老表,帶著兒子去故鄉。
老表在故鄉種了幾畝竹林,還有一片茶樹林。
老表想,把這些地,都交給兒子管。兒子是九零后,大學畢業后,在省里打工。
每到一處,老表就講一些往事,說如何管理山林。
兒子一句話也沒有說,只是尷尬地笑一笑,然后頭也不回地去省城了——那里,才是兒子的家。
是啊,70后的兒女,多半出生在城里,讀書在城里,工作也在城里。對于老家的山水,是沒有什么感情的。
你若讓兒女去老家種水果、采摘茶葉、砍伐竹木,兒女多半會拒絕。那苦日子,誰愿意過啊。
你讓沒有在老家待過的兒女,忽然就熱愛老家,這不是強人所難吧。
孫輩,就更不會喜歡爺爺奶奶的故鄉了。孫輩的戶口本上,寫了“籍貫”,就有故鄉的名字,但具體在哪里,不清楚。
70后,很老的時候,若是在故鄉待著,坐等兒女來孝順,估計要失望。兒女忙著干活,賺錢,哪有功夫驅車千里,到你的故鄉來聚會?
往后看,70后,很大一批人,要跟隨兒女外出養老,或者在縣城養老,不麻煩兒女奔襲千里。
04
看清故鄉的真相,就是為了更好地安排自己的晚年。
我們都不年輕了,都到了爺爺奶奶的輩分,別以為自己還小。
落葉歸根,是一種情愫;隨遇而安,是一種現實。
若你經濟條件不是特別好,去故鄉修建一棟新房子,都顯得多余了。
再好的房子,沒有人管理,鎖起來,是沒有價值的,也會在時光里,慢慢腐朽。
能夠順利退休,老年生活不愁,兒女也有工作,那就足夠好了。至于故鄉的一切,就留在記憶深處吧。
來日并不方長,珍惜當下美好。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