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2025上海國際車展拉開帷幕,億緯鋰能以“原位升級,一芯就行”為主題,攜大圓柱電池技術、低空飛行器能源解決方案及全球首個跨洲鋰電回收網絡三大核心戰略成果亮相,再次彰顯其在新能源產業鏈中的技術領導力與生態整合能力。
作為動力電池領域的革新者,億緯鋰能提出的大圓柱電池“原位升級”理念,正在重新定義新能源汽車的最優解。億緯鋰能副總裁江吉兵指出,大圓柱電池通過四大核心價值——標準化、原位升級、零膨脹、本征安全,系統性解決了行業長期面臨的效率與靈活性難題。
標準化:10倍制造效率推動產業升級
大圓柱電池采用統一尺寸設計,系統零部件與成組工藝高度標準化,相比傳統方形電池,其制造效率提升10倍。這一特性完美契合汽車工業對規模化、降本增效的需求,使電池真正成為“汽車標準零部件”,徹底打破過去十年因電池多樣化導致的產能錯配困局。
在新能源汽車迭代周期壓縮至12-18個月的背景下,億緯鋰能通過“固定尺寸+多元化學體系”技術路線,實現磷酸鐵鋰(LFP)、磷酸錳鐵鋰(LMX)、三元鋰(NCM)等化學體系的無縫兼容。電池電量、續航、充電時間等參數可靈活調整,研發周期縮短至3-6個月,研發費用降低80%,為車企應對市場快速變化提供強力支撐。
大圓柱電池的圓形結構及全域發泡技術,使其生命周期內實現“零膨脹”,徹底告別復雜的應力管理。同時,雙層熱實心鋼(1500兆帕)與航天級玻璃纖維(3500兆帕)的疊加應用,使電池包底部磕碰能量吸收能力達1000焦耳,超出新國標6.6倍,將本征安全提升至新高度。
伴隨低空經濟爆發,億緯鋰能針對飛行器行業痛點,推出分層技術路線,覆蓋全場景能源需求:
短途高頻場景(<320Wh/kg):通過高成組效率與低內耗設計,實現能量密度與安全性的最佳平衡,適配物流無人機、巡檢機器人等短途高頻應用。
長航時需求場景(>320Wh/kg):采用軟包電池技術路線,推動液態向固態電池迭代,助力飛行器突破續航瓶頸,加速低空經濟從概念邁向規模化商用。
江吉兵強調:“飛行器航程是商業化落地的關鍵門檻,億緯鋰能的目標是通過技術分層策略,為低空經濟提供從‘能用’到‘好用’的能源支撐。”
面對動力電池退役潮與資源循環難題,億緯鋰能發布“搖籃計劃”,構建全球首個覆蓋四大洲的鋰電回收網絡,通過“全球化布局、數字化溯源、開放化合作”三位一體模式,推動產業從單向消耗轉向循環再生:
全球化網格覆蓋:在30余國設立回收網點,形成半徑小于500公里的服務圈,實現“隨退隨收”的敏捷響應,降低跨國物流成本超40%。
全流程數字化溯源:依托區塊鏈技術,追蹤電池從退役到材料再生的全生命周期,確保資源可追溯、可管控。
開放共生生態:通過技術許可、合作共建等模式,聯合全球頭部車企與回收企業,打造跨行業、跨地域的產業共同體。
目前,該網絡已累計交付裝車超3.2萬臺,單車運行里程超21萬公里,保持零事故記錄,成為鋰電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標桿實踐。
從大圓柱電池的技術革新,到低空經濟的場景化突破,再到全球回收網絡的生態閉環,億緯鋰能正以“原位升級”為軸心,推動新能源產業從單一產品競爭轉向全價值鏈賦能。正如江吉兵所言:“讓圓去詮釋完美,讓世界因技術創新而更可持續。”在碳中和目標的引領下,億緯鋰能的技術布局與生態實踐,無疑為全球新能源產業提供了更具前瞻性的解題思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