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云南頻道
“這套系統像給哀牢山裝上了‘天眼’。”云南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鎮沅管護局副局長肖云龍指著名為“無人機智能巡護監測系統”的設備說,“有了這套系統,通過指揮中心大屏就能實時查看密林深處的狀況,遇到突發情況還能用機載廣播進行遠程警示。”
哀牢山為何需要“天眼”?“哀牢山地形復雜,傳統人工巡護存在盲區多、效率低等難題。特別是陡坡、深谷等危險區域,人員很難到達。所以需要構建‘空中+地面’的立體化防護體系。” 肖云龍說。
無人機智能巡護監測系統能解決什么問題?“這套系統包含四旋翼無人機、4套無人機機場、應急滅火無人機等核心設備,搭載數字語音廣播系統、三光相機、多光譜相機等先進載荷,能解決的問題很多。”肖云龍介紹。
茫茫哀牢山。鎮沅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他介紹,這套系統采用“機巢駐點+機動巡查”模式,通過AI檢測定位算法,實現林業多場景自動化巡護,與現有高點監控系統形成互補,構建起覆蓋資源保護、森林防火、野生動植物監測的全天候防控體系。
值得關注的是,自今年1月投入使用后,這套系統的無人機機場可覆蓋半徑5公里的安全巡查范圍,使重點管護區域巡護效率提升5倍以上,特別適用于人員難以到達的陡坡、深谷等危險區域。
山上安裝的監控攝像頭。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不僅如此,在森林資源管護方面,該系統展現出獨特優勢:森林防火方面,通過AI煙火識別技術,每臺無人機機場能實現半徑5公里范圍內火情秒級預警;執法監管方面,今年以來,該系統在哀牢山野茶樹分布集中區域,累計獲取高清航拍影像240幅,并以空中巡查、喊話驅離等方式,有效制止了私自進山偷采野茶行為。
在科研監測領域,該系統為生物多樣性研究提供了新手段。“比如,近期開展的西黑冠長臂猿監測體系建設項目中,科研人員就利用無人機通過熱成像技術成功追蹤到一群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西黑冠長臂猿的活動軌跡,為西黑冠長臂猿種群動態監測奠定了基礎。”肖云龍說。
巡護員操控無人機。鎮沅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智能巡護系統+高點監控系統+傳統人力巡護”,三者互為補充,真正構建起了云南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鎮沅片區的立體監測巡護網。
“下一步,我們將深化系統應用,計劃采用無人機持續開展生物多樣性監測及植被覆蓋類型空間分布規律研究、森林病蟲害預防監測等工作。并探索5G技術支撐下的實時三維建模,為自然保護區智能化建設提供經驗模式。”肖云龍說。
巡護員正在巡山。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從人防、物防到技防,智能巡護系統的應用不僅革新了傳統林業管護方式,更通過科技手段破解了生態保護與高效管理的難題。隨著智慧化建設的深入推進,哀牢山這座橫斷山脈上的“綠色寶庫”正煥發生機與活力。(程浩、李曉飛、梁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