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開打20多天后,美方不得不承認,特朗普之前真的沒有料到,中國敢跟美國這么打。
《紐約時報》當地時間4月23日刊文指出,特朗普此前對內對外曾一度氣焰囂張,不僅針對中國等貿易伙伴加征高額關稅,還揚言解雇美聯儲主席鮑威爾。
然而,在收到沃爾瑪等美國大型零售商有關進口商品價格飆升以及貨架空空如也的警告后,特朗普政府承認,對華征收145%的關稅是“不可持續的”。而在目睹美股市場哀鴻遍野后,特朗普則撤回對鮑威爾的威脅,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也暗示,他正尋找避免與中國加劇貿易戰的“出路”。
報道稱,特朗普在和現實做較量時,生動展現了采取最強硬路線所需要付出的政治經濟代價。
他在4月初悍然發動這場貿易戰,幻想著能回到一個更簡單的時代,只需要施加“懲罰性關稅”,就能迫使全球企業遷移到美國建廠。
可到了4月末,他卻發現,現代供應鏈世界遠比其預想的要更復雜,且關稅能否產生預期的效果也遠未可知。
特別是在一通色厲內荏的對華訛詐后,《紐約時報》發現特朗普先“眨眼”了,報道援引一些特朗普政府官員私下表述稱,他們承認未能準確預測中方反應,鑒于中國對美國的出口規模巨大,特朗普似乎原以為中國會是首批“請求(關稅)豁免”的國家之一。
報道形容,對于特朗普而言,他想象中的“中方來電”并未到來,而他又不愿意首先撥通電話,這堪稱是一種“絕望”的表現。
美國好像終于意識到了,中方不會輕易讓步。而接下來,他還應該意識到一件事,那就是除非美國先讓步,否則中方不會主動后退。
透過現象看本質。特朗普對中國的誤判,背后其實是整個特朗普執政團隊,乃至大部分美國政治精英對中國的誤判。而這種誤判不僅來自美國對中國的無知,也來自美國人長久以來的驕傲自大。
如今,特朗普蠻干快3個月了,掄出了他的三板斧。但他似乎已經留下了第一個爛尾樓,也就是俄烏和談。關稅也有成為爛尾樓的不祥征兆,他現在是后退了一步與各國談,注定每一個協議的達成都更艱難。他的原有計劃已經被沖開一個大口子,他在各個方向都“退而求其次”大概已經是大概率事件。
特朗普現在是十個手指頭壓著十個跳蚤,疲態漸顯。
歷史上的情況總是這樣:野心太大,目標太高,結果就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特朗普團隊很可能將重蹈歷史覆轍,他們的“苦日子”才剛剛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