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生活打卡季#
近日,上海寶山區一樁詐騙案引發社會震動。顧明華(化名),這位曾集“拆二代”身份與彩票大獎于一身的“天選之子”,因詐騙罪被捕入獄。他的故事如同一部現實版《活著》,用近4000萬的代價撕開了暴富群體的認知黑洞與人性暗面。
顧明華的命運轉折始于童年。十余歲時,家中拆遷讓他坐擁兩套黃金地段房產,月租金收入近萬元。而立之年,他又接連斬獲500萬、270萬彩票大獎,小獎不斷,累計財富近千萬。然而,這筆“老天追著喂飯”的財富,卻成了他墮落的開端。
辭去穩定工作后,他被“殺豬盤”盯上,深陷澳門賭場,首次輸掉20萬后陷入“翻盤”執念,最終滾雪球般欠下巨額債務。為填補窟窿,父母先后變賣兩套房產,卻反向刺激他繼續豪賭,甚至將彩票中獎的800萬獎金用于按摩店揮霍而非還債。當現金流斷裂,他編造“銀行凍結”“展會投資”等謊言,詐騙親友近400萬,導致親戚三套房產被銀行收走。
這一事件并非孤例。北京拆二代李旭在分得三套房產后辭職揮霍,最終耗盡家財;南京某拆二代因吸毒導致幼子餓死;更有甚者,有人為賭資弒母……數據顯示,超六成拆二代在五年內返貧,部分甚至走向犯罪。
有人痛斥其“貪婪無度”,認為“老天賞飯都接不住”;也有人反思環境誘因:“拆遷戶身邊總圍著一群吸血鬼,專攻人性弱點”。而顧明華父親“三個月只買過一次蔬菜”的晚年困境,更讓公眾唏噓“一人作孽,全家陪葬”。
專家指出,此類悲劇暴露三重社會病灶。其一,暴富群體普遍缺乏“財富免疫力”,“當認知配不上財富時,賭博、詐騙等‘捷徑’就會成為救命稻草”。其二, 針對拆遷戶的“殺豬盤”已成產業鏈,但預警機制與法律援助仍滯后。其三,顧明華在中獎后選擇揮霍而非還債,實為“通過消費維持暴富人設”的認知失調,這種扭曲的自我認同加速了其墮落。
更深層的矛盾,在于社會對“快錢”的畸形崇拜與個體責任間的沖突。顧明華曾對警方堅稱“能靠賭博翻盤”,這種將人生押注于運氣的思維,恰是“賭徒邏輯”的極致體現。反觀其大學同學——同為拆二代卻低調創業成為公司主管的案例,印證了盛田昭夫的觀點:“所有美好事物,沒有一件可迅速達成”。當拆遷補償、彩票中獎等“橫財”越來越普遍,如何構建從家庭教育到社會監管的防御體系,或許比批判個體更緊迫。
顧明華的隕落,是一面照見時代焦慮的鏡子。它警示我們:比創造財富更難的,是駕馭財富的心智。正如網友所言:“命運饋贈的禮物,早暗中標好了利息——不是以金錢,而是以人性為籌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