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一季度,上海保障性租賃住房交出亮眼成績單:新增建設籌措2.3萬套(間)、供應2.1萬套(間),分別完成年度計劃的33%和35%,以“開局即沖刺”的姿態,為“十四五”規劃收官之戰贏得“開門紅”。從政策落地到項目建設,從多元供給到精準服務,上海正以系統化、精細化的布局,為新市民、青年群體和一線建設者構筑“住有宜居”的溫暖港灣。
政策賦能 跑出安居工程“加速度”
城投寬庭徐匯社區的落地,成為上海保租房建設的生動縮影。“明天將正式開放申請系統,最近每天都有漕河涇的年輕人來咨詢,30平方米一居室最受歡迎。”工作人員仇先生介紹,這座全裝修租賃住宅項目,以1283套涵蓋一居室、兩居室的多元戶型,既承載單身青年的獨立天地,也為小家庭和高端人才打造品質空間。
數據見證奮進腳步。“十四五”規劃中,上海錨定建設籌措60萬套(間)、供應40萬套(間)的目標,截至2025年3月,已完成建設籌措56.1萬套(間)、供應36.1萬套(間),分別達規劃的93%和90%,遠超預期。今年1-3月完成新增建設籌措2.3萬套(間)、供應2.1萬套(間),實現年度計劃的33%和35%,為收官之戰贏得“開門紅”。
在房源拓展方面,上海創新構建“五條渠道”保障體系。通過定向供地與存量轉型,247幅租賃住房用地已釋放約28萬套(間)建設潛力;商品住房配建、非居房屋改建、產業配套建設及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開發多點開花。
分層供給 織就立體安居網絡
上海以“一張床、一間房、一套房”為脈絡,構建起多層次住房租賃體系。在徐匯區龍水南路,龍南佳苑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由商業用房改建而成,1911.42平方米的空間內,40套四人間、六人間宿舍,通過“數字平臺+管家服務+標準流程”實現智能化管理。租戶只需輕點手機APP,或向“早七晚八”在崗的管家求助,即可解決從入住到退租的全流程需求。
空間布局上,1900余個項目點位精準落子商務區、產業園區及軌交樞紐,強化職住平衡。徐房悅庭·M社區擇址徐匯中心日月光旁,聚焦青年居住痛點,打造25-90平方米全配小戶型,健身房、書吧、共享廚房等多元空間,讓租住生活充滿歸屬感。
同時,“一張床”供給向中心城區傾斜,2025年中心城區占比從40%躍升至60%,三年規劃新增9萬張床位,預計2027年底“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床位規模突破13萬張,1-3月已完成全年目標的25%。差異化策略同步推進:中心城區“小體量、嵌入式”改建,近郊區增加集中式社區配置,遠郊區靈活適配,實現供需精準對接。
服務升級 打通安居“最后一公里”
上海聚焦新市民需求,推出三大暖心舉措:放寬就業限制,應屆畢業生憑畢業證、待業人員憑離職證明即可申請;優化就業證明認定,新業態從業者可憑平臺協議、納稅憑證辦理;靈活租期允許1年以內合同,提前退租免違約金,為青年群體提供更多選擇。
在供需對接上,“保租房畢業季進校園”等專項活動持續發力。即將啟動的“保租房畢業季進校園”第四季活動,更是為高校畢業生送上“安居大禮包”:70余個項目超1萬套房源集結,涵蓋一居室、可拆套兩居室及宿舍型床位,2500-3000元的租金區間搭配“首年折扣”“折上折”優惠,讓青春奮斗與城市溫度同頻共振。
從政策保障到服務創新,從房源建設到精準供給,上海將“住有宜居”的承諾化作觸手可及的現實。這份一季度的“開門紅”答卷,不僅是“十四五”收官的精彩序章,更承載著無數奮斗者扎根城市的夢想,為超大城市住房保障提供“上海方案”。
原標題:《上海保租房一季度實現“開門紅”,將為高校畢業生送上“安居大禮包”》
欄目編輯:金志剛 題圖來源:采訪對象供圖 圖片來源:采訪對象供圖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楊玉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