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洪秀全是太平天國的領袖,是信眾的精神支柱,然而實際上真正的操控者是東王楊秀清,曾經有外國人到太平天國考察,發現內部一應事務都由楊秀清管理,而洪秀全幾乎沒有露過面,以至于有人懷疑洪秀全是個虛構的人物。
楊秀清本是一名大字不識的燒炭工,能夠凌駕于洪秀全之上,并非他有什么過人的膽識和謀略,只是因為他擅長“裝爹”,遇到問題就裝爹,連洪秀全都得對他服服帖帖。
寂寂無聞的燒炭工
1844年,洪秀全和馮云山到廣西傳教,由于種種原因,工作遲遲沒有進展,洪秀全決定放棄這個地方轉戰他處,但馮云山認為還有希望,應該再堅持堅持,兩人為此發生多次爭執,最后決定分頭行動,洪秀全回廣州進修,馮云山繼續留在廣西傳教。
廣西十萬大山,環境惡劣、條件艱苦,老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馮云山利用民眾想要吃飽穿暖的愿望,輾轉各地傳教講學,告訴他們只有信教才能改變現狀,才能過上好日子,激發民眾的熱情,最后成功吸納了一批教眾。
楊秀清也在這批教眾里,當時他只是個寂寂無名的燒炭工,生活困苦,吃了上頓沒下頓,被馮云山描繪的美好生活深深吸引,于是加入其中。
說起楊秀清也是個苦命人,他祖上是廣東人,多年前逃難到廣西,沒有田地資產,一家幾代人在深山里砍柴燒炭為生。
楊秀清命運坎坷,5歲喪父、9歲喪母,由伯父撫養長大,伯父家也是一貧如洗,只能保證他不被餓死,上學讀書什么的都是做夢,等他年齡稍長,也當了一名燒炭工。
那時候楊秀清最大的愿望就是掙幾分薄田,娶一房媳婦兒,再生幾個大胖小子,老婆孩子熱炕頭,此生足矣。
可惜楊家太貧困了,這樣樸實的愿望對他來說都是癡人說夢,大概率他的結局會是孤獨終老,然后餓死、凍死或者病死。直到遇見馮云山,了解了太平天國,他意識到原來這一切都能實現。
起初,楊秀清各方面都不突出,在諸多教眾中毫不起眼,別人講話的時候他只能在底下聽,別人讓他干什么就干什么,他只求溫飽,其他的都不在乎,更不敢想將來有一天,自己會成為呼風喚雨的大人物。
馮云山在廣西發展的教眾越來越多,欣喜之余他寫信給洪秀全,希望對方能來這里一起謀事。
洪秀全收到信以后又意外又驚喜,意外的是他沒做到的事情,馮云山竟然做到了,驚喜的是他們終于在廣西打出名聲,宏圖大業指日可待,于是馬不停蹄地返回廣西。
雖然廣西的隊伍是馮云山一手拉起來的,但是在傳教的過程中,他不停地向教眾介紹“洪先生”,宣揚“洪先生”的全知全能,以至于所有教眾都對洪秀全非常崇拜。因此,洪秀全的到來在引起巨大的轟動,人人都想一睹洪先生的風采,人人都想和洪先生一起做事。
楊秀清亦是如此,每次開會時洪秀全講話,他都會伸長了脖子認真聽,生怕錯過一個字,每次看到教中管事和洪秀全站在一起,都會羨慕不已,心想什么時候他也能站到洪先生旁邊呢?
沒想到機會很快來臨,楊秀清不但實現了和洪秀全平起平坐的愿望,還一躍凌駕于洪秀全之上,成為拜上帝會中誰也不敢置疑的人物。
至尊天父的代言人
洪秀全到廣西后,一邊管理教眾,一邊思考怎么繼續擴大宣傳,他和馮云山等人經過討論,決定干一件大事,讓拜上帝會揚名立萬,而他們準備干的大事就是搗毀甘王廟。
甘王廟在當地的名氣很大,周圍的人都在上香祈福,長久以來香火旺盛。只要搗毀甘王廟,讓寺廟的信徒轉而信奉拜上帝會,他們的勢力將會急速擴大。
說干就干,洪秀全領著一干教眾推倒佛像,把甘王廟砸了個底朝天,卻不想惹出了大麻煩。
事情并沒有向洪秀全預期的方向發展,反而引起了當地地主勢力的仇視,地主聯合團練包圍拜上帝會的活動地點,將洪秀全和馮云山等人送進衙門,很快就給他們按了個“結盟聚眾、不服律法”的罪名,不久之后就要斬首示眾。
經過艱難的斡旋,洪秀全最后被放出來,他一刻也不敢耽擱,火速返回廣州籌措贖金、尋找支援,留在獄中的馮云山等人就慘了,也不知道會不會有救援,只能眼睜睜等死。
眼看著拜上帝會將要樹倒猢猻散,楊秀清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信念一夕崩塌,原以為洪先生多么厲害,原來在官府面前照樣不堪一擊,什么上帝、什么神子,都是唬人的玩意,轉念一想,既然洪秀全能“造神”,他楊秀清為什么不能?
這樣想著,一個大膽的計劃在他心里慢慢浮現。
拜上帝會的殘部聚在一起商量對策,楊秀清忽然兩眼一翻暈倒在地,等眾人查看時,他又悠悠醒來,神色肅穆地看著大家,大聲說道:“吾乃天父,來傳圣旨!”
他號召大家團結起來共同渡過難關,一方面積極營救馮云山等人,一方面迎回洪秀全,穩定局面,在他的帶領下拜上帝會逐漸恢復生機。
楊秀清帶領大家渡過難關,所有人都對他刮目相看,只有洪秀全的心里很不痛快,我自稱上帝次子,你自稱是天父降世,這下你的身份比我還高,我都要聽你的,憑什么?
洪秀全心里清楚楊秀清的伎倆,但是又不能戳破,一來有很多人信服楊秀清,如果戳穿他的把戲,好不容易團結起來的教眾會再次分裂,二來戳穿楊秀清等于打自己的臉,畢竟兩人用的手法相同,你說他是假的,他也能反過來說你是假的。
最重要的是,大部分教眾更認可洪秀全,楊秀清根基尚淺,短時間內構不成威脅,與其內部勾心斗角,不如集中力量解決外部問題,繼續擴大勢力。
洪秀全的考量不能說錯,在當時的情況下確實是最佳決策,但是他低估了楊秀清的能力,也為將來大權旁落、自己被架空埋下了隱患。
權勢滔天的東王
假冒天父事件之后,很長一段時間內,楊秀清都非常擔憂,他不知道洪秀全會不會承認他,等啊等,等啊等,終于等來管理層的最終決議,承認他的天父資格,允許他進入拜上帝會核心管理層。
從此之后,楊秀清正式成為拜上帝會的領導人之一,歷史的大幕,為他徐徐拉開。
1851年初,洪秀全發動金田起義,在東鄉登基為帝,自稱“天王”,建立太平天國。這年年底,楊秀清被封為“東王”,職權在西王、南王、北王、翼王等諸王之上,成為太平天國中僅次于洪秀全的人物。
太平天國勢力席卷全國,楊秀清率領部隊東征西戰,取得卓越的功勛,將士們也都對他十分信服。
除了領兵打仗,他管理內務也是一把好手,立法安民,整頓法紀,取得了老百姓的支持和信任,太平天國內外好評一片,高層在商量對策的時候,所有人都唯他馬首是瞻,就連洪秀全都要聽他的,倒不是他的決策多么英明,而是因為他有一個撒手锏,那就是天父代言人。
楊秀清提出的想法和建議,只要有人質疑,他立馬請“天父”上身,指責眾人懷疑楊秀清,就是對天父不敬,這頂大帽子扣下來,誰還敢說一句不是,洪秀全也只能乖乖閉嘴。
仗著這個特殊身份,他在太平天國中可謂說一不二,看誰不順眼就假借天父之名將人鏟除,想要什么特權就以天父命令來索取,逐漸成為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
相較于猖狂的楊秀清,洪秀全就顯得低調多了,他盡量避免和楊秀清發生正面沖突,然而,他的忍讓換來的卻是對方得寸進尺。
1856年,楊秀清故技重施,假借天父的名義向洪秀全傳達旨意,要求把他的“九千歲”加封為“萬歲”,萬歲就是皇帝,他的心思昭然若揭。
這一次洪秀全不再妥協,秘密召回在外作戰的韋昌輝、石達開等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誅殺楊秀清,這就是“天京事變”,楊秀清及其家屬、部下等兩萬余人全部被殺。
從一個身份卑微的燒炭工,到一人之下的東王,楊秀清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大字不識,卻能統領數萬大軍,他沒有接受過什么教育,卻能成為太平天國的實際掌權人,除了天父代言人的加持,他確實有很多過人之處,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
然而,“貪”字過頭便是貧,若是他能沒那么得寸進尺,或許他也不會被殺。
楊秀清靠“裝爹”取得巨大的成就,也在“裝爹”的過程中逐漸迷失了自我,對權力的迷戀,對地位的向往,最終讓他走向滅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