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殷是汝南侯梅思祖的二兒子,也是朱元璋時常引以為豪的女婿。他的妻子是朱元璋與馬皇后所生的女兒寧國公主。洪武十一年,梅殷與寧國公主完婚。婚后,夫妻二人非常恩愛。梅殷是文武全才。他既精通經(jīng)史儒學(xué),被朱元璋稱為“儒宗”,又曾鎮(zhèn)守淮安,兵紀(jì)嚴明,軍隊訓(xùn)練有素。當(dāng)靖難之役發(fā)生時,梅殷選擇站在了朱允炆一邊,與朱棣對抗。他的結(jié)局此時便已注定。
梅殷
其實梅殷選擇朱允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朱元璋。梅殷非常敬重岳父朱元璋,朱元璋的命令他更是無條件執(zhí)行。朱元璋在去世前曾命令梅殷輔導(dǎo)皇太孫朱允炆,于是梅殷便始終堅定地站在朱允炆一邊。
靖難之役時,燕軍日益南進,朱允炆命梅殷鎮(zhèn)守淮安,悉心防御。梅殷在淮安,天天練兵,嚴明軍紀(jì),防備朱棣南下。當(dāng)時朱棣大敗何福軍,俘虜了平安等將領(lǐng),他想假道淮安,渡過淮河。于是便提出要到南京給朱元璋上香。這很明顯是個借口。當(dāng)時戰(zhàn)爭已經(jīng)打了很長時間了,而何福、平安之?dāng)。且粋€重要的轉(zhuǎn)折點,建文帝的軍隊損失慘重。如果朱棣順利渡過淮河,必將長驅(qū)南下。梅殷自然不會被他這樣蹩腳的借口騙過。他對朱棣說:“到南京進香,皇考所不許,不遵者為不孝。”朱棣見他抬出了朱元璋,便又換了個說法,說要到南京誅君側(cè),天命所歸,非人力所能違。梅殷仍然不答應(yīng)。無奈之下,朱棣于是選擇了從泗水渡過,出天長,取道揚州。
等朱棣登基之后,梅殷仍然在淮安擁兵自重。為了避免兵刃相見,朱棣強迫寧國公主割破手指,寫了一封血書,將梅殷召還。梅殷得書,大哭,于是還京。朱棣仍然很熱情的來到郊外迎接他,對他說了句套話:“辛苦了。”梅殷當(dāng)即回懟:“可惜勞而無功啊。”朱棣很尷尬,默然不語。
朱棣并不是善良之輩,相反他的性格跟朱元璋非常像,陰險狠厲,頗為記仇。梅殷一而再再而三地冒犯他,他自然心中很不爽,對其痛恨已極。永樂二年,都御史陳瑛彈劾梅殷蓄養(yǎng)亡命之徒,與女秀才楊氏行巫蠱詛咒之事。隨即朱棣便命錦衣衛(wèi)將梅殷及其家人送往遼東。遼東在明朝時是發(fā)配犯人之所在,生活條件非常惡劣,很多人沒待幾年便去世了。陳瑛的奏疏很可能就是出自朱棣的授意,將梅殷發(fā)往遼東算是一種報復(fù)。
明南京東華門遺址
永樂三年十月,梅殷入朝。前軍都督僉事譚深、錦衣衛(wèi)指揮使趙?在與梅殷一同過笪橋時,將其擠落水中,梅殷因此溺亡。兩人擔(dān)心受責(zé)罰便以梅殷自行投水報告給了朱棣。都督同知許成揭發(fā)了他們的過錯,朱棣于是將二人斬首,并籍沒其家。
這個過程像極了朱元璋派人迎接韓林兒入南京,韓林兒最后落水而死。這種事的發(fā)生很難不讓人往一切都是預(yù)謀的方向考慮。寧國公主最了解朱棣這個兄弟的性格,他聽說梅殷的死訊后,便進宮向朱棣問罪。她牽著朱棣的衣服不放,憤怒地說:“你果然將他殺死了。” 朱棣自然不認。他向?qū)巼鞅WC,一定會查個水落石出。
寧國公主劇照
后來許成揭發(fā)之后,朱棣又給寧國公主寫了一封信。信中說:“駙馬梅殷雖然有過失,但是朕因其為至親之人,不加怪罪。聽到他溺死的消息后,朕也非常懷疑。都督許成揭發(fā)此事,已經(jīng)重賞,謀害駙馬的兇手也已處以重刑。特報妹知之。”
至于朱棣到底有沒有謀害梅殷,這其實已經(jīng)昭然若揭了。千方百計地掩飾,漏洞百出的兇案過程。后來這封信更是越描越黑。而寧國公主之所以那么肯定地質(zhì)問朱棣,應(yīng)該是之前早就有過苗頭或者表現(xiàn)。梅殷之死與朱棣清除建文舊臣是一脈相承的。只是因為他是皇親國戚,手段上有些不一樣而已。
參考文獻:《明史》。
本文由原創(chuàng),歡迎關(guān)注、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