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和是朱元璋的老鄉,也是最早跟隨他的那批將領之一。他與朱元璋的關系比較親密,為明朝的建立付出了汗馬功勞。朱元璋心思太過縝密,有時甚至有些小肚雞腸。與這樣的上司交往,手下將領必須時刻謹言慎行才行。徐達、常遇春之所以能夠始終得朱元璋信任,原因便是他們行軍打仗時時刻請命朱元璋,平常的時候謙虛溫和,從不敢有一刻放松,更不敢有一言逾越。與他們相比,湯和在這方面的控制力就要差一些。這也是湯和后來得罪朱元璋的主要原因。
湯和
《明史》中稱,湯和沉敏多智數。成熟、冷靜、沉著、善謀略,這是湯和清醒時的優點。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湯和還有個致命的缺點,嗜酒。喜歡喝酒倒也無妨,明初的武將沒有幾個不喜歡喝酒的,這也是古代傳統武將的一個重要特點。可是湯和喝酒之后,酒品卻不好,常借此說人過錯,表達自己的不滿。一般的朋友間倒也無妨,但是放到君臣間就有大問題了。
湯和鎮守常州時,曾經有私事想找朱元璋幫忙,可是沒有得到朱元璋的回應。湯和心里就有了疙瘩,對朱元璋有些埋怨。也是因為心情不好,湯和一個人喝悶酒便喝大了。醉酒之后,他又犯了老毛病,開始胡言亂語。他對著手下將領抱怨道:“本將鎮守常州,就如同坐在屋脊之上,往左面去就是左,往右面去就是右。”當時常州是朱元璋與張士誠兩方勢力的交界之處,常州之東是張士誠,之西是朱元璋。湯和的意思就是,朱元璋你要待我不好,我就改投張士誠,天下不只有你一家。朱元璋聽到這話,心中對湯和便有了芥蒂,銜恨于心。
朱元璋劇照
明朝建立后,湯和跟隨徐達、常遇春一起北伐。等回軍之后,論功封賞,分封勛爵。與湯和同時的將領都封了公爵,唯獨湯和只得了個中山侯。朱元璋認為他征討福建時放走了陳友定余孽,導致福建八郡后來又發生了叛亂;而湯和回頭來討伐時,結果被秀蘭山賊所乘,損失了兩位指揮使。所以他的功勞不及別人,不夠資格封公。
這還沒有結束。等湯和跟隨大軍討伐完四川回來,朱元璋再次對他進行指責,說他行軍不及時,差點延誤戰機。聲色俱厲。湯和這次算是認識到錯誤了,知道朱元璋這是有點針對自己。趕忙叩首告罪,這才算揭過去。后來湯和因戰功,被進封為信國公。朱元璋猶自因常州之事對他不滿,剝奪了他的世襲鐵券。
經此一事,湯和也學乖了,對朱元璋越來越恭謹,行事越來越小心。再也不敢那么肆無忌憚地喝酒了。以前的時候還有很多勢力可以投靠,現在只有朱元璋一家,如果再得罪了,說不定會有什么下場。其實這件事對湯和來說也算是幸運的。畢竟他提前知道了朱元璋的這種態度,不敢居功自傲,飛揚跋扈,算是躲過一劫,沒有如其他勛臣一樣被誅殺。像胡惟庸、藍玉這些都是不知收斂的文武大臣,結果都沒有好下場。
胡惟庸
隨著天下太平,朱元璋年事漸高,他越來越不希望元勛武將再統領兵馬,對自己的皇位構成威脅。湯和很快便感覺到了朱元璋的這種想法,于是立馬主動上疏,說自己年齡大了,不堪驅策,希望能回歸故里,頤養天年。朱元璋非常高興,賞賜他大量的寶鈔,并命地方官員營建在鳳陽營建信國公府邸。湯和這次算是做對了,朱元璋與他的過節因此一事徹底兩清了。
后來,倭寇在東南沿海橫行,朱元璋再次啟用湯和。湯和果然不負眾望,驅逐倭寇,并建立了眾多的防御設施,修筑海城。回朝之后,湯和偕同妻子上朝謝恩。朱元璋對二人賜予重賞,并允許二人每年都來京朝拜一次,敘敘家常。這是湯和遠超其他大臣的地方。
鳳陽明皇陵
洪武二十三年,湯和因病重失聲,但是仍然堅持來京拜謁朱元璋。朱元璋見到他這樣,感嘆良久,安慰了他一番,命人送他回鄉。洪武二十七年,湯和病重不能起。朱元璋非常想念他,命人將其以大車載入南京。朱元璋對著他說了很長時間的話。講到了當年鳳陽的一些鄰里舊事,講到了軍中的一點一滴的小事。他記性非常好,不管大事小事都記得很清楚。湯和這時只能激動地打手勢、點頭。看著他的病態,朱元璋心中很不好受,為之涕淚橫流。
洪武二十八年八月,湯和在鳳陽府邸中去世。享年七十歲,朱元璋追封他為東甌王,謚號襄武。《明史》稱:“當時公、侯諸宿將坐奸黨,先后麗法,稀得免者,而和獨享壽考,以功名終。”亡羊補牢,猶未為晚。湯和知錯即改,終得以善終。
參考文獻:《明史》。
本文由@原創,喜歡明史的小伙伴,歡迎關注、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