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
記者25日從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獲悉,隨神舟二十號飛船上行的生物和生命類科學實驗樣品,已經在航天員協助下順利轉運至空間站,并陸續完成在軌安裝,正常開展科學實驗。已獲取一批實驗數據和圖像視頻顯示,渦蟲、斑馬魚、鏈霉菌等實驗對象狀態良好。
空間微重力和輻射環境對渦蟲再生的影響及作用機制探索項目按計劃對3個實驗盒的48個液池完成了4次換液和30余次拍照,渦蟲體態舒展。據介紹,渦蟲空間再生實驗是國內首次開展,此項研究將進一步認識再生基本機制,研究結果有助于解決人類空間損傷等健康問題。
下行渦蟲圖像(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供圖)
失重性骨丟失及心肌重塑的蛋白穩態調控機制研究項目開展了魚室光照測試及圖像視頻下行等工作,溶氧值、水溫及模塊內部壓力均正常,斑馬魚活性和金魚藻狀態良好。通過斑馬魚實驗,科研人員將研究微重力環境對脊椎動物蛋白穩態的影響。
空間微重力對微生物的效應機制研究項目進行了顯微觀測調焦及鏈霉菌樣品拍照工作,鏈霉菌狀態正常。通過鏈霉菌實驗,研究團隊將探索利用空間環境資源開發微生物應用技術和產品。
下行渦蟲圖像(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供圖)
據悉,神舟二十號乘組在軌期間,由中國科學院牽頭負責的空間應用系統還將在空間生命科學、微重力物理科學、空間新技術等領域,開展血管化腦類器官芯片培養、軟物質非平衡動力學、高溫超導材料空間制備等研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