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百姓中醫院血管外科:靜脈炎是指靜脈血管的炎癥反應,是臨床常見的一種靜脈輸液治療并發癥,其發生率為3%~59.1%,通過針對性的干預可以降低其發生率。依據發生原因將靜脈炎分為機械性、化學性、血栓性、感染性和輸注后靜脈炎。發生靜脈炎不僅增加患者的痛苦,也可能會延長患者的住院天數,增加醫療費用。
靜脈炎的發病原因較為復雜,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
- 血管壁損傷:這是引發靜脈炎的常見原因。在醫院,頻繁的靜脈穿刺、置管操作,如長期輸液時反復扎針、留置中心靜脈導管等,都可能直接損傷靜脈血管壁。此外,輸入刺激性較強的藥物,像化療藥物、高滲溶液等,也會刺激血管內膜,引發炎癥 。
- 血流緩慢: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如久坐、久站、長期臥床,會導致血流速度減緩。例如長途司機、辦公室白領、手術后患者,都是靜脈炎的高危人群。血流緩慢使得血液中的成分容易沉積在血管壁,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風險,進而引發靜脈炎 。
- 血液高凝狀態:某些疾病(如腫瘤、妊娠、糖尿病、腎病綜合征)、服用特定藥物(如避孕藥),以及遺傳因素,會使人體血液處于高凝狀態。此時,血液更容易凝固形成血栓,堵塞靜脈,引發炎癥 。
靜脈炎有哪些癥狀?
靜脈炎的癥狀因類型和嚴重程度而異:
- 淺靜脈炎:發病部位的靜脈會出現紅腫、疼痛,可觸摸到條索狀硬結,皮膚表面溫度升高。癥狀通常局限在局部,不會引起全身反應。比如輸液后手臂出現的紅腫疼痛,往往就是淺靜脈炎的表現 。
- 深靜脈炎:主要發生在下肢,癥狀較為嚴重。患者會感到下肢腫脹、疼痛,皮膚顏色發紅或發紫,行走時疼痛加劇。如果不及時治療,血栓可能脫落,隨血液流動到肺部,引發肺栓塞,危及生命 。
如何診斷靜脈炎?
當懷疑患有靜脈炎時,醫生通常會進行以下檢查:
- 體格檢查:醫生通過觀察發病部位的外觀,觸摸靜脈是否有硬結、壓痛,初步判斷是否存在靜脈炎。
- 影像學檢查:下肢靜脈超聲是診斷深靜脈炎的常用方法,它能清晰顯示靜脈內是否有血栓形成、血管壁的情況等。對于復雜病例,可能還需要進行靜脈造影、CT 血管成像等檢查 。
如何預防靜脈炎?
預防勝于治療,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措施降低靜脈炎的發生風險:
- 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久坐或久站時,每隔一段時間活動一下,如起身走動、伸展四肢,促進血液循環。
- 適度運動:經常進行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增強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環。
- 保護血管:需要長期輸液的患者,盡量選擇管徑粗、彈性好的靜脈進行穿刺,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復穿刺;同時,告知醫護人員藥物性質,以便采取適當的預防措施 。
- 控制基礎疾病:患有糖尿病、腎病綜合征等疾病的患者,要積極治療基礎疾病,控制病情發展,降低血液高凝狀態 。
青島百姓中醫院血管外科提醒:靜脈炎雖然常見,但只要我們了解它的相關知識,做好預防措施,就能有效避免其發生。一旦出現疑似癥狀,應及時就醫,早發現、早治療,守護好我們的血管健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