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是第25個世界知識產權日,日前,上海市嘉定區人民法院召開“流量經濟知識產權案件司法審判白皮書暨典型案例新聞發布會”,發布流量經濟知識產權案件近年來的審判情況、典型案例以及司法治理探索成果。
數據顯示,自2022年7月至2025年2月,嘉定法院共受理涉流量經濟知識產權案件355件,審結298件,調撤率達71.14%。該類案件在全部知識產權案件中占比約十分之一,且呈穩步上升趨勢。案件涉及商標權、著作權、不正當競爭等多種類型,尤其以商標侵權案件數量最多,占比近六成。此外,涉流量經濟知識產權案件中,搜索平臺案件122件、購物平臺案件173件、自媒體平臺案件30件、軟件下載平臺案件30件。
“從涉訴主體來看,流量經濟行業普遍依托于平臺,涉及多個環節和多方主體協同運作?!奔味ǚㄔ焊痹洪L陸文嘉在發布會上介紹,“我們注意到,越來越多的案件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抄襲或假冒,而是通過技術手段精準‘嵌入’流量入口,繞開監管、搶占注意力?!?/p>
隨著搜索引擎技術的不斷迭代與AI模型的廣泛應用,關鍵詞競價排名引發的糾紛持續增長。部分經營者借助搜索平臺,將競爭對手商標設為關鍵詞,借力“傍名牌”獲取流量。這類行為雖“隱蔽高效”,卻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
與此同時,“刷單炒信”“爆款模仿”“強制跳轉”等流量操控行為手法更趨隱蔽、技術性更強,部分侵權者還通過技術手段干擾搜索算法、抓取他人數據實現商業變現,使案件的技術事實和裁判難度明顯加大。
面對新興業態下的司法挑戰,嘉定法院持續完善“專業化審判團隊+類型化指引”的裁判體系,推動“簡案快審、難案精審”機制建設,圍繞關鍵詞侵權、數據抓取、流量作弊等爭議焦點發布審理指引,提升類案裁判統一性。
在區域治理協同上,嘉定法院積極推動“平臺自治+行政監管+司法保障”聯動,探索涉流量經濟知識產權案件線索移送機制,加強跨部門共治,提升知產治理效能。
依托嘉定作為上海數字經濟示范區的區位優勢,嘉定法院還積極打造“審判+教育+服務”一體化宣傳體系,依托“數智思享嘉”平臺開展理論研討,通過巡回審判、“法官說法”普法視頻等方式,增強企業和公眾對新型知識產權問題的認知與合規意識。
在當天發布的《流量經濟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典型案例》中,嘉定法院選取了6個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涵蓋游戲“換皮”、關鍵詞侵權、流量刷單等高頻現象,既具裁判參考價值,又為行業提供合規借鑒。
陸文嘉表示,將進一步發揮審判服務保障職能,持續為數字經濟發展營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環境,助力優化流量經濟生態,保障數字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撰稿:秦建
編輯:李藍玉
點贊分享給身邊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