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達土林是西藏阿里地區最有特色的地貌風光區之一,在震撼于大自然的偉岸和神奇之余,我卻注意到生活在如此荒蕪之地的精靈——巖羊!雖然曾在寧夏賀蘭山和318國道(巴塘到左貢段)邊都遇見過,但看到它們出沒在土林形成的山坡和崖壁之間,四處尋覓和咀嚼幾近枯黃的干草的時候,仍然倍感驚喜和動容。
可能是受饑餓所迫,這群巖羊雖然看到有人想要靠近就會迅速往遠處撤退,但仍然邊走邊不斷地觀察地形尋食,那一步三低頭的姿態,讓我不得不停下腳步,選擇遠遠地觀望和拍攝。其實很簡單的道理,這時追逐只會讓它們跑得更快,何苦“損羊不利已”呢?有趣的是巖羊的警惕性都挺高,經常邊吃邊往我這邊張望,稍微動動,就會引來它們集體“開溜”。
讓我略感困惑的是,跟拍幾分鐘后發現這群巖羊里雖然“男女老幼”皆有,卻始終沒看到“領頭羊”,從體型上看,似乎又不像是被拋棄或者掉隊的“老弱病殘”。雖然有幾只身上的“天然皮草”確實相當零亂和狼狽,但無論步態還是表情,都還算正常。所以,個人猜測極可能是大的羊群被天敵狩獵,或者羊群之間因為搶地盤發生“戰爭”,然后弱者四處逃竄造成暫時的走散。
巖羊的別名很多,有石羊、崖羊、青羊等,是典型的高山獸種。它們雌、雄均具角,但雄羊的角要比雌羊角的粗大而長,雄體也比雌體大而重。冬毛厚而密,背面青灰棕色,腹部及四肢內側灰白色,腹側及四肢前面具黑紋。這樣的色彩搭配,使得它們在山間行走時,既能很好地偽裝自己,又能在陽光下展現出一種獨特的美感。
它們主要棲息于海拔2800-5500米森林上線山間草地、高山裸巖或雪峰間躒石區。它們以食草本植物、地衣為主,結群生活,多時上百只。這樣的生活方式使得它們能夠在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下來,并繁衍后代。所以我的擔心可能有些多余,別看在札達土林很少看到大片的綠植,但眼前這種黃色的雜草和一些低矮的灌木數量還是挺多的。
(圖文作者:阿陸,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請多多留言,歡迎轉發分享、內容指正、評論、點贊和關注,希望媒體或個體尊重原創,非本人允許不得轉載!需要實景照片和視頻素材可約,本人獨家提供DD代游、代拍、代打卡服務,歡迎洽談,附贈所有拍攝素材。)
巖羊現在僅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家在自駕游的時候偶爾也能遇見,個人覺得對它們最好的保護就是別去驚擾它們,喂食什么的還是免了吧,萬一跟網紅狼一樣都變成大胖子,最后反倒是便宜了那些以羊為食的野生動物,你們覺得是不是這個道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