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生活打卡季#
近日,嘉興李阿姨的手機被詐騙分子遠程操控,于是心急火燎地沖進派出所求助。民警一句“砸掉手機”的建議,既保住了21萬元存款,也引發了激烈爭論:為何不拔卡斷網?
在這起事件中,李阿姨是接到了自稱支付平臺客服的電話,對方稱其手機開通了每月自動扣款 800 元的支付功能,誘導她下載了一款軟件后,手機才出現失控狀態。盡管民警迅速凍結賬戶,但屏幕仍持續顯示操作界面,最終在砸機后徹底阻斷數據流。然而,2萬元已在趕往派出所途中被轉走。這一細節成為爭議焦點——若李阿姨途中自行拔卡斷網,是否能更快止損?
有網友認為在家就能搞定,先把家里的網線拔了,再用卡針把手機卡取出來之后再去派出所,這樣比直接去派出所快 100 倍,也許那 2 萬就保住了。
有人認為:“拔卡僅需10秒,比找派出所更高效”,甚至列出“反詐三步走”:斷Wi-Fi、拔SIM卡、強制關機。但實操派反駁:“普通人遇詐時大腦空白,連關機鍵都找不到”,當人處于極度慌張的狀態,對于一些稍微復雜的操作,如尋找卡針取出手機卡,可能無法迅速完成。有網友模擬測試發現,部分安卓手機長按關機需30秒,而詐騙軟件可屏蔽物理按鍵。
網絡安全專家指出,此案暴露了遠程控制木馬的三大特性:部分木馬可獲取比用戶更高的系統權限,禁用關機、斷網等功能;持續顯示虛假界面,掩蓋真實操作,如李阿姨的手機看似“正在關機”,實則后臺轉賬仍在繼續;部分惡意程序預載離線指令,即使斷網仍能執行轉賬操作。
在此情境下,物理銷毀手機能有效阻斷遠程控制,尤其是當常規手段無法應對惡意程序時。砸毀手機不僅能切斷即時通訊,還可破壞存儲芯片,防止預載指令執行。
對比其他案例,民警更常采用“拔卡+強制關機”組合拳。例如重慶劉女士遭遇同類詐騙時,民警拔SIM卡并長按電源鍵,2.8萬元得以保全;湖南范某被誘導輸入密碼時,民警直接搶手機拔卡,攔截3萬元轉賬。為何李阿姨案中選擇了更激進的方式?
一線反詐民警透露,決策取決于兩大變量:若手機顯示“持續操作中”,可能意味著木馬已繞過常規斷網手段;當事人若處于極度恐慌狀態,復雜操作易出錯,簡單指令更可靠。
事件暴露出公眾應急知識的斷層。盡管專家反復普及“斷網五步法”(關Wi-Fi、關流量、拔卡、強制關機、報警),但多數人僅停留在“知道”而非“熟練”。心理學研究顯示,人在高壓下認知能力下降60%,未經訓練者很難準確執行多步驟操作。
更嚴峻的是,詐騙技術正迭代升級。最新木馬可模擬關機動畫、劫持物理按鍵,甚至利用藍牙、NFC等離線通道傳輸數據。這意味著,傳統反制手段可能失效,唯有“物理隔離”成為通用解法。
李阿姨的21萬保住了,但2萬元的代價提醒人們:在與詐騙分子的賽跑中,每0.1秒都關乎生死。當技術對抗愈發白熱化,或許真正的防線,不僅是手機上的一個卡針,更是全民冷靜應對的能力與系統化的安全設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