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心人流量大的公園里,能看到昆蟲嗎?常見的有哪些?舉辦花展,會對昆蟲的生活帶來哪些影響?……今天上午,上海植物園“城市里的自然”系列研學活動在黃浦區復興公園舉辦。據悉,這是植物園首次結合上海國際花展推出的自然研學活動,希望讓公眾了解城市中的生態多樣性。
復興公園內鮮花盛開
激發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在城市化快速發展的今天,高樓大廈、柏油馬路不斷擴張,而動植物的生存空間卻逐漸被壓縮。然而,自然并未真正遠離城市,只是往往會被忽視——公園里的樹木、小區角落的野花、枝頭鳴叫的小鳥、草間出沒的昆蟲,都是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模擬昆蟲的破冰游戲
今天上午,十多組親子家庭來到復興公園。帶隊老師們通過“你演我猜”的形式,讓小朋友們熟悉蝴蝶、蜻蜓、螳螂等常見昆蟲,又通過圖片為大家講解了昆蟲的基本知識。隨后,又帶領各小組在開滿鮮花的公園內尋找各種蟲子。
帶領孩子了解口器
口器有哪些模樣?口器和食物如何一一對應?蟲子喜歡住在哪里?……跟著老師的講解,大小朋友們饒有興味地聆聽、尋找、觀察,重新發現、理解并珍視城市中的自然生態。
通過圖片認識昆蟲
來自宋校嘉定實驗學校二年級學生丁晗諾,因為喜歡郁金香,便給自己起了個自然名“小郁”,還稱媽媽為“大郁”。媽媽廖女士說,因為上海國際花展的緣故,她關注了上海植物園的微信公眾號,隨后就看到了活動招募信息,立即就報了名。
“小朋友平時就挺喜歡自然的,在學校里也參加了自然筆記社團。今天早上出發前她還很興奮地說,正好這周作文要寫觀察自然,特別期待來參加活動。結束后,我們還準備去看一下國際花展。”廖女士說,“現在學科培訓很卷,我們希望通過觀察自然激發她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其實這樣的能力也會遷移到學科類的學習中。”
通過觀察昆蟲了解生態關系
據悉,2022年至今,上海傳粉昆蟲公民科學家項目已記錄到460種昆蟲為600種植物傳粉。某些昆蟲展翅的方式,已經為太空的太陽能帆板的收展提供靈感。這也說明,傳粉昆蟲的智慧對人類大有裨益,而昆蟲對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和面臨的挑戰也可能被大家低估。
跟隨老師尋找昆蟲
帶隊老師“菠蘿蜜”告訴新民晚報記者,除了食蚜蠅、蒼蠅、蜜蜂、螞蟻等常見昆蟲外,這次活動還希望帶領孩子們觀察到一些生態關系和良好生態帶來的完整生物鏈。“比如昨天踩點時,我們發現一大群麻雀落在小葉黃楊上,本以為它們在找筑巢的地方,后來發現鉆出來時嘴里都叼著蟲子。所以別看人流量這么大的公園,仔細觀察仍能發現很多生物。”她說。
鮮花吸引昆蟲采蜜
正在上海各處舉辦的花展,對提高市民對自然的關注有哪些幫助?對此,“菠蘿蜜”認為,花和樹會形成高低錯落的層次,土壤、落葉和草叢也會為蟲子提供生存空間。此外,各色鮮花開放后也會吸引很多昆蟲來尋找食物來源。
首次結合花展推出自然研學
新民晚報記者獲悉,為了讓更多人發現身邊的自然奧秘,今年上海國際花展期間,上海植物園首次推出了“城市里的自然”系列研學活動。活動共有花、鳥、樹、蟲、種子五大主題,自然老師會帶領市民走進延中綠地、復興公園、人民公園等中心城區,通過講解、探索、體驗等讓市民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推廣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城市發展理念。
復興公園也是上海國際花展舉辦地之一
“活動范圍從上海植物園延展到了其他區域,大家可以了解上海各個區域的生態環境。活動的手冊也具有普適性,跟著手冊的指引,哪怕在自家小區里也能觀察這些生物。”上海植物園工作人員張嘉泓表示,今后希望將這一系列活動拓展至更廣闊的地區,比如郊區的合作苗圃或中心城區的口袋公園等社區花園。
原標題:《這些人為何在開滿花的復興公園找蟲子?上海植物園首次結合花展推出自然研學》
欄目編輯:金志剛 題圖來源:金旻矣 圖片來源:金旻矣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金旻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