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有內需代替外需的想法”
這是吳曉求的警告。這位從體制派走出來的學者,徹底轉向了市場經濟;但要談關稅戰的影響,單純的市場經濟觀點反而成了消極的選擇。
自WTO后,中國是最大的受益國,從而也改變了中國經濟的結構,中國前三十年既無外債,也無內債,我們常引以為自豪,WTO改變了這種自給自足的思維定式,中國制造是為全球提供服務;這么多年中國經濟一直是在用外需補內需。
2018年后,WTO廢了,TPP以及后來的CTPPP在系統上與中國的運行機制不兼容,這為特朗普打關稅戰提供了國際貿易的大背景,這個大背景的就是中國已經離不開世界,而國內市場出現了居民收入與財富增長的背離,外貿失速,將激活內需不足的矛盾。
所以,關稅戰不是誰勝誰負的問題,經濟問題從來也不是生與死的選擇,而是好與不好的選擇。
關稅戰對中國的影響不言而喻,而且影響會擴散,會逐級增壓,大概率還是要坐下來談;但無論怎么談,都不會再回到WTO時代,吳曉求說:不能有內需代替外需的想法。那又如何?關稅戰打到這個級別,本質上兩個最大的進出口國已經是在做貿易禁運,用什么替代很可能失去5000億美元的訂單?
這是很現實的問題,所以,不如換個方向說:不能再有外需補內需的想法,時代翻篇了,必須把內需做起來,有了強大的內需才談得上經濟的韌性,沒有強大的內需,又哪里會有什么韌性;都說關稅戰打得是底氣,什么是底氣,有內需支持就有底氣,沒有內需支持,補不了外需,就沒有底氣。
內需又靠什么?
第一,企業利潤;第二,就業,第三,社會保障。
吳小求說“不能有內需代替外需的想法”,也可以理解為,中國目前的內需補不了外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