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里有很多烏鴉,這與滿族統(tǒng)治者的信仰有關(guān)。滿族人視烏鴉為神鳥,滿族統(tǒng)治者則把烏鴉當作幫助他們鞏固政權(quán)的重要工具。
故宮內(nèi)的烏鴉
故宮博物院傍晚清場時,當游客快要散盡,烏鴉立刻就成了這座巨型宮殿建筑群的主人。 這些烏鴉羽毛烏黑油亮、體形肥碩。它們揮動著翅膀,相互追逐,在空中發(fā)出一陣陣翅膀拍擊氣流的唰唰聲。烏鴉漆黑如墨,掠過空中時,如同在空中形成一道道黑閃。休憩之時,或棲于古樹枝丫間,或列隊歇腳于飛檐,或閑步于廣場,姿態(tài)悠然。由于烏鴉一身黑的外形,很多人對烏鴉產(chǎn)生了不好的想法,甚至有人把故宮內(nèi)的烏鴉與鬼怪傳說、靈異事件聯(lián)系起來。其實這些想法都是不對的。故宮內(nèi)的烏鴉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甚至可以說,它們是清宮遺留的神鳥,曾經(jīng)幫助清朝統(tǒng)治者守衛(wèi)著皇權(quán)。
烏鴉與清朝滿族統(tǒng)治者信奉的薩滿教密切相關(guān)。滿族是一個篤信薩滿的民族,薩滿文化在其政治和社會生活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當滿族以其強大的軍事力量入主中原之后,建立了統(tǒng)一王朝,并大量吸收和學(xué)習漢族文化。但作為最高統(tǒng)治者,清王朝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并未忘記發(fā)跡于白山黑水的歷史,更沒有忘記曾喚起過民族凝聚力的薩滿文化。入關(guān)后,順治帝于十二年(1655)以盛京(今沈陽)清寧宮為樣板,對紫禁城坤寧宮進行了改造,使之成為一個薩滿祭祀的場所。
坤寧宮外立面局部
清寧宮及外部索倫桿座
清寧宮及外部索倫桿座
神幡
坤寧宮前索倫桿
坤寧宮前索倫桿座
薩滿祭祀活動形式繁多,幾乎每天都要舉行。其中,在每年正月初三、七月初一的“立桿大祭”中,烏鴉充當著重要角色。祭祀當天,皇帝派人于坤寧宮前豎桿祭天。這種桿稱為索倫桿,長一丈三尺(約4.2米),桿旁邊有長五尺(約1.6米)、方五寸(約0.16米)的夾柱,桿上立有一直徑為七寸(約0.22米)、高六寸(約0.19米)的圓斗。神桿立在坤寧宮門外東南角的桿座上,上懸掛長二丈(約6.4米)的高麗布神幡。祭天儀式大致如下:司祝捧米碟灑米一次,禱祝祭天;再灑米兩次,然后行禮。禮畢,司俎以牲(豬)骨穿于桿端,精肉、膽及米儲于桿斗內(nèi),立起神桿,將一張凈紙夾于桿與倚柱之間。獻牲祭于桿前,謂之祭天。桿斗內(nèi)的精肉、米等,則用以伺烏鴉。
坤寧宮祭灶處
坤寧宮祭灶處煮肉的大鍋
也就是說,坤寧宮前的每次立桿大祭,其重要儀式之一就是把豬肉、豬骨頭切碎了,拌之以精米,放在索倫桿頂?shù)膱A斗內(nèi),專門供烏鴉吃。這樣一來,紫禁城內(nèi)不免就有很多烏鴉留下來了。而烏鴉又是食腐的鳥類。坤寧宮薩滿祭祀每天都要殺豬四頭(溥儀遜位后改為殺豬兩頭),皇帝和大臣們分食豬肉后,豬的雜碎、豬骨頭即使不放在索倫桿的圓斗里,也會放在紫禁城的其他露天地方,這也會引來烏鴉啄食。
坤寧宮內(nèi)薩滿祭祀原狀陳列
清代宮廷的薩滿祭祀從順治十二年一直延續(xù)到清末,在這三百年間,從未中斷。既然薩滿祭祀活動沒有中斷,那么喂食烏鴉的環(huán)節(jié)亦得以保存三百年,使得紫禁城內(nèi)烏鴉眾多成為理所當然之事。把烏鴉當作神鳥,不僅與清朝統(tǒng)治者的薩滿信仰密切相關(guān),也與滿族祖先的傳說有著深厚的淵源。
坤寧宮薩滿祭祀部分祭具
神鵲與滿族的起源
傳說天上有三位仙女下凡,大姐叫恩固倫,二姐叫正固倫,三妹叫佛庫倫。她們落在沒有人跡的布爾瑚里湖湖畔,見到清波粼粼的池水,便脫衣下池沐浴。此時一只神鵲飛來了,口里銜著一枚朱果。它把朱果吐在池岸三妹佛庫倫的衣裙上,然后就飛走了。佛庫倫上岸后,在自己的衣服上看見一枚光潤鮮嫩的朱果,十分喜愛,恰好她感到有些餓了,便拿起來吃。不想剛剛放到唇邊,那枚果就自己進到腹內(nèi)了。這以后,佛庫倫竟懷孕了,生下了一個男孩。這個男孩生下來就會說話,長得體貌奇?zhèn)ァD赣H告訴兒子,他姓愛新覺羅,還給兒子起了個名字,叫布庫里雍順。她把兒子放在一條小船上,自己就凌空飛去了。后來,布庫里雍順到達俄朵里城(鄂多理城,今黑龍江省依蘭縣境內(nèi)),平定了當?shù)厝齻€姓氏的部落的爭斗,并被擁為一國之主,因而成為滿族人民的始祖。由此可知,滿族的起源是離不開烏神鳥的。
布庫里雍順塑像
烏鴉救過滿人祖先的命
據(jù)《滿洲實錄》記載,兀狄哈人曾屠殺猛哥貼木兒部落,僅剩下一名叫作樊察的小孩。
樊察被數(shù)百名兀狄哈人追殺,在曠野中一路狂奔。當他停下來歇口氣時,正好有只烏鴉落在他頭上,追兵趕到時,誤認為烏鴉落在一根枯木上,因而繞過了樊察繼續(xù)往前追趕,樊察的性命才得以保存。樊察告誡后世,要將烏鴉看作神鳥,予以善待。這個樊察,就是布庫里雍順的裔孫,也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八世祖 。因此滿族人認為烏鴉是拯救了他們統(tǒng)治者祖先的神鳥。
除了種種神話和傳說,滿族的先民們在生產(chǎn)力落后的條件下,便賦予烏鴉種種神性。在森林里狩獵時,烏鴉遇到危險時會高聲驚叫、成群飛離,這樣就為打獵者報了警。烏鴉還喜歡吃野獸的尸體,人們便可以在烏鴉聚集的地方獲得意外的食物,久而久之,便逐漸視烏鴉為神靈了,認為它是在人神之間傳遞信息的神鳥。
1924 年 11 月溥儀被驅(qū)逐出宮,紫禁城內(nèi)的薩滿教祭祀活動徹底終止。即便如此,在紫禁城內(nèi)有著三百余年居住史的烏鴉,仍然不愿離去,一部分還留在紫禁城內(nèi),并繁衍后代。這些清宮遺留下來的神鳥,至今還在紫禁城中,成為紫禁城清朝統(tǒng)治的一個見證。
(本文選摘自《故宮里的神獸》,周乾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25年4月出版,經(jīng)授權(quán),澎湃新聞轉(zhuǎn)載。)
來源:周乾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