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瘧疾日
嚴防輸入再傳播,鞏固消除瘧疾成果
2025年4月26日
是第18個“全國瘧疾日”
今年的宣傳主題是
嚴防輸入再傳播,鞏固消除瘧疾成果
01
瘧疾是什么?
瘧疾,是一種主要通過雌性按蚊叮咬,導致人體感染瘧原蟲從而引起一系列臨床表現的蟲媒傳染病。有5種可感染人體的瘧原蟲,間日瘧原蟲、卵形瘧原蟲、三日瘧原蟲、惡性瘧原蟲和諾氏瘧原蟲。
02
感染的臨床表現
典型臨床癥狀為周期性的寒戰、高熱、出汗,伴頭痛、乏力、嘔吐、食欲不振及四肢關節酸痛等,民間俗稱“打擺子”。惡性瘧發熱不規則,病情進展快,可出現嚴重貧血、急性腎功能衰竭或昏迷等癥狀,若不及時治療可引起死亡。
因個人免疫差異和感染瘧原蟲蟲株不同,瘧原蟲感染后的臨床表現也不同,也可能無明顯臨床癥狀或出現腹瀉等不典型癥狀。
03
瘧疾是怎么傳播的?
以按蚊叮咬傳播為主:被感染瘧原蟲的雌性按蚊叮咬是瘧疾傳播的主要途徑。
少數可經輸血傳播,偶有患病孕婦經胎盤感染胎兒。輸入帶有瘧原蟲的血液可感染瘧疾,如果供血者的血液中含有瘧原蟲,受血者便會傳染。患瘧疾或無癥狀帶蟲的孕婦可通過胎盤感染胎兒。
04
哪些人容易感染瘧疾?
所有人群均對瘧疾易感,非流行區人群進入瘧疾流行區感染風險較高。瘧疾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東南亞地區高度流行,東地中海、美洲地區也有流行。
前往國外流行地區進行旅行、務工、商貿等人員均有感染風險。在我國云南等邊境地區,接壤的境外地區為瘧疾流行區,不僅有跨邊境輸入的瘧疾病例,也有感染性按蚊飛越國境傳播的風險,相對來講,其輸入再傳播的風險較高。
05
預防瘧疾勝于治療
01
提高防范意識
需赴瘧疾高風險國家或地區旅行、務工的重點人群要及時掌握瘧疾防護知識,提高瘧疾風險防范意識,做好防護措施。
02
防止蚊蟲叮咬
預防瘧疾最有效的方法是防止蚊蟲叮咬,盡量避免蚊蟲活動的高峰期(黃昏、夜晚)到野外活動。戶外活動時穿長衣長袖長褲,皮膚暴露處可涂抹驅避劑。睡覺時使用蚊帳,房屋安裝紗門、紗窗,關注環境衛生,做好滅蚊工作。
03
早發現早診治
瘧疾高風險國家或地區旅行、務工的重點人群,如出現發冷、發熱、出汗等不適癥狀時,應懷疑感染瘧疾,并及時就醫,就醫時主動告知個人旅居史。醫生也應主動詢問患者流行病學史,秉著安全、有效、合理、規范的原則,及時實施醫治。瘧疾患者要遵醫囑完成規范治療。
來源:中國疾控中心
編輯:康小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