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一個寫作者什么時候才能被稱為作家?
有人說,出書的作者才能叫作家。
有人說,寫出名著的才能叫作家。
也有人說,必須有家喻戶曉的作品才算是作家。
之前,我在一本書中看到這樣一個解釋,凡是從事文學寫作的人都稱之為作家。我已經寫作十一年了,在我寫作那些年,每次當有人跟我說,原來你是作家啊,我就會說,沒有沒有,我就是寫文章的。總之呢,承認自己是作家,看起來是一件難以啟齒的事情。
2023年,我帶著小說《云端》參加了第九屆當當影響力作家,在小說賽道拿到了影響力作家,和余華,莫言,劉震云在同一榜單。之后越來越多的人介紹我的時候,總是說,作家無戒。那時,我突然發現,成為作家,需要一個外界認可。
2024年,我帶著一本科普類書籍《自由職業者生存手冊》參加了第十屆當當影響力作家,在科普賽道拿到了影響力作家,開始有讀者說我是全能選手,跨界作家。也就是這一年,對作家有了新的認識。
2025年,我決定帶著我的散文集《一半詩意,一半煙火》,繼續參加影響力作家。在世界讀書日那天,我收到再次入選的消息。這次入選的是青年作家賽道。
當當影響力作家評選,在文學圈子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它是檢驗你有沒有讀者群體的一個極好方式,在參賽這三年中,有很多讀者一直在默默地支持我。
有讀者自發幫我轉發,組織圈子的人給我拉票,社群里有很多學生,每天定點投票。發一次朋友圈,可以增加3000多票。
那些天,我又一次重新思考這個問題,怎樣才能被稱之為作家?真的是因為參加了某個比賽,或者是別人頒發了某個獎牌給你嗎?
答案是否定的。被外界承認你是作家,和你內心對作家身份的認同感是完全不一樣的。
若是一味追逐外界對自己的身份認同感,可能會在很多無關緊要的事情上浪費時間。若是個體能夠對自己身份產生認同感,那么這條路可能才能走得長久。作家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寫,是作品。
無論外界授予你什么榮譽,最重要的是你對作家身份的理解。
其實只有我們內心承認了我們的身份,我們才能擔起作家的責任,才能把寫作當成終身事業。
我之前給我學生講過一個理論,若是你認為你是作家,你就永遠思考不會要不要堅持寫作的問題,你只會考慮要寫什么,如何寫得更好的問題。
若是你無法認可你的身份,總是想,我如何才能成為作家,一旦覺得它非常遙遠,就非常有可能放棄。
關于到底什么樣的寫作者才能稱為作家,我的答案是,從你內心認可你作家身份的那一刻起,無關出書,無關你寫了多久,寫得好壞。
當你內心認可你是作家的時候,你此生大概率就不會放棄寫作了,作家的使命便是寫書,那么出書,自然也會順理成章。
當當影響力作家,大概是我最后一次參加,之后我將不再參賽,安心寫書,因為我已經知道,有那么多人默默在支持我,期待我的作品。
這就夠了,未來我會繼續創作,用一生來回答什么才是作家。
在這里,我想再次感謝每一個給無戒投票的寶寶們。
如果你沒有無戒微信,可以掃碼添加
我會送你一份寫作大禮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