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歲,是個分水嶺。前半生,熬日子,扛責任,打拼養家;后半生,圖個安穩、舒心、清凈點過。
可現實里,太多人到了這個年紀,還閑不住,嘴上愛說、手上愛管,結果越活越累,最后把自己搞得孤零零的,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人過七十,要活得明白點。不是多說多管就是熱心腸,有時候,越安靜越有福,越退一步越有余地。
想要晚年順利、清凈,記住:“兩不說,三不做”,句句是血汗教訓換來的。
01:兩不說。
第一不說:不說過去的輝煌老黃歷
人老了,最愛干的一件事,就是翻舊賬。
什么當年怎么吃過苦,怎么拼過命,孩子小時候怎么調皮不懂事……巴拉巴拉說個沒完。
你以為是在“嘮家常”,其實別人聽著就是“念經”,尤其是年輕人,一個個恨不得拿膠帶把你嘴封上。
我有個鄰居,天天講自己年輕時在廠里多風光,手下幾十號人聽他指揮,工資比別人高,獎狀掛滿墻。
可問題是,現在年輕人不認這個了,你再講一百遍,也沒人覺得你了不起。
記住,人要活在當下。輝煌歸輝煌,時代變了,你不往前看,只會被笑話“活在過去”。
第二不說:不說兒女的不是
再不滿意,也別張口閉口罵自己孩子。
說到底,孩子是你養出來的,打臉他們,其實也等于打你自己。
有的老人啊,哪怕當著外人面,也要數落兒子沒本事、女兒不孝順,說得天花亂墜。
講真,這種話,一點用沒有,只會把親情一刀刀割掉。
我認識一個大爺,逢人就說兒子不聽話,媳婦懶,孫子沒教養。
最后兒子把他送到養老院,連逢年過節都懶得去接。
人老了,就別再對兒女指指點點。
他們好不好,是他們的命,你能活得自在、少生氣,才是你的福。
02:三不做。
第一不做:不插手晚輩家務事
人到七十,最該管的,是自己的身體,不是孩子家的鍋碗瓢盆。
你摻和得越多,麻煩越多,甚至連“好心”都變成“罪證”。
我樓上的一個阿姨,退休后天天幫女兒帶娃、做飯、洗衣,連女婿的內褲都給洗。
可就是這么個熱心腸,最后被女婿一句“你多管閑事”氣得住了院。
人到晚年,該放手就放手,孩子們有他們的路要走,你再想插一腳,也只會把自己弄得灰頭土臉。
第二不做:不替子孫背鍋、出頭
再疼孫子,也別為他們做決策;再愛子女,也別為他們打官司、還債、吵架。
這年頭,“老人為小輩出面”,十有八九沒好事。不是被利用當擋箭牌,就是被拿來當借口甩鍋。
記住,七十歲以后,別再去替誰扛事了。
你走到這把年紀,早就有資格說一句:“這是你們自己的事,別拉我下水。”
第三不做:不拿自己跟別人比
人老了最怕的是不服老,天天一肚子怨氣,一肚子不甘。
我媽以前就愛比,看到別人家的兒媳婦買金項鏈、孫子進重點學校,回家就陰陽怪氣,說我們家怎么不行。
搞得家里誰都不想搭理她。
后來她明白了,人到晚年,最怕的不是“差”,而是“不服氣”。
你越比越氣,越氣越病,最后坑的還是自己。
咱都活七十了,該看的都看過了,該享的也享了。
活自己那一畝三分地就行,別總拿別人家當鏡子,越照越心煩。
03最后想說:
七十歲以后,要的不是“風風光光”,而是“穩穩當當”;
不是“子孫滿堂來聽你說教”,而是“有人愿意聽你笑一笑”。
記住“兩不說,三不做”,少惹事、少摻和、少操心,才能把晚年活得像樣,活得不累,活得像個“活明白的人”。
誰做到了,誰就贏了。
圖源自網絡,侵立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