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國內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 3257.83 億元,同比增長 7.53%,游戲用戶規模達 6.74 億人,同比增長 0.94%,均創下歷史新高。知識產權作為游戲產業的核心資產,已成為激發產業創新活力的關鍵引擎。然而,隨著游戲產業的快速發展,“泄密”“換皮”等新型知產侵權問題也層出不窮。面對侵權行為,行業各相關方如何“凝心聚力”共同完善知產維權保護體系,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4 月 25 日,由上海市知識產權局、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指導,徐匯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徐匯區文化和旅游局、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上海交通大學知識產權與競爭法研究院主辦,徐匯區游戲產業服務中心、徐匯區游戲企業版權保護聯盟、中國音數協游戲博物館協辦的“知識產權護航游戲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滬舉行。論壇上發布了《科技賦能·法治護航——2025 網絡游戲知識產權保護年度報告:規則、挑戰與協同進化》(以下簡稱《報告》),全景呈現了游戲產業知識產權保護的現狀、案例與挑戰,并提出建設性建議,助力完善行業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同時,來自司法界、學術界、游戲業界的專家、學者在現場圍繞游戲產業知識產權保護話題展開深入交流,分享熱點法律知識,共同探討前沿學術觀點。
知識產權護航游戲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滬舉辦
瞄準“定性”“定損”難題,助力游戲行業商業秘密保護破局
論壇期間,由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上海交通大學知識產權與競爭法研究院發布的《報告》受到各方關注。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院長彭誠信表示:“《報告》歷時半年調研,匯聚司法、行政、學術與產業四方智慧,系統梳理了游戲產業知識產權保護的現狀、規則與挑戰,并提出了針對性建議。”
知識產權護航游戲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滬舉辦《科技賦能·法治護航——2025網絡游戲知識產權保護年度報告:規則、挑戰與協同進化》封面
網絡游戲從研發到上線運營,可能會面臨泄密、外掛、私服、“換皮”等形式各異、類型多樣的侵權行為。在眾多侵權糾紛中,商業秘密保護的定性以及定損難題已成為當下網絡游戲知識產權保護面臨的核心挑戰之一。《報告》指出,未公開游戲信息(如代碼、數值設定、角色形象、地圖等)的商業秘密定性在民事案件中基本已有共識,不久前由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判決的“米哈游訴陳某侵害商業秘密糾紛案件”還入選了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2024 年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典型案例”。但在刑事認定方面業內仍存爭議,爭議焦點集中于“階段性保密”是否削弱了這些信息的“秘密性”等。另一方面,在定損環節,仍需進一步完善刑事追訴標準、理清侵權賠償數額的計算依據,以給予權利人最大限度的保護。
為了幫助游戲企業突破上述維權難點、堵點,《報告》從多角度給出了建議。其中在司法層面,針對階段性保密信息維權問題,《報告》指出,如果階段性保密信息在侵權行為發生時,仍滿足秘密性要件,則相應侵權行為亦應擔責。即便階段性保密信息后續因權利人商業安排而主動公開披露,并不改變其在保密階段的商業秘密屬性。針對商業秘密刑事定性難問題,《報告》指出,階段性保密的經營信息只要滿足秘密性等要件即構成商業秘密,亦應當獲得商業秘密刑事保護。針對商業秘密刑事定損難問題,《報告》建議進一步理清侵權賠償數額的計算依據,鼓勵適用“實際損失”“侵權獲利”“合理許可費”等損害賠償計算方式。針對“傳播游戲涉密內容”的侵權行為,《報告》建議,在網絡游戲著作權犯罪立案追訴時適用“傳播量、點擊量、會員量”的入罪計算標準,同時進一步結合網絡游戲行業特點,豐富、拓展“其他嚴重情節的情形”的認定。此外,《報告》還建議相關部門出臺專門針對網絡游戲知識產權保護的規章制度,同時完善訴調對接機制和協同保護機制,推動多元化知識產權糾紛解決機制的建設。
《報告》發布現場
《報告》主編、上海交通大學知識產權與競爭法研究院副院長劉維表示:“針對網絡游戲知識產權保護中的新問題,應當甄別不同問題的性質,針對性加以完善。希望借助《報告》的研究成果,能夠為網絡游戲行業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帶來啟發,從理念更新和制度建設兩方面,推動網絡游戲行業知識產權保護的規范化進程。”
跨界研討共塑網絡游戲知產保護新格局
論壇期間,眾多來自司法界、學術界、游戲業界的專家、學者圍繞游戲產業發展現狀與自身工作實踐,同時結合《報告》內容,為護航產業健康發展開展深度交流。
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反不正當競爭處處長史書祿表示,近年來,上海市市場監管部門通過推動立法、創新試點、現場指導、宣傳培訓、執法維權等全鏈條行政保護舉措,不僅指導米哈游等企業建成商業秘密保護創新試點單位,并“以點帶面”提升游戲產業商業秘密保護整體能力和水平;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組織編寫了網絡游戲企業領域商業秘密保護合規指南指引,去年全市共查辦了 7 件網絡游戲領域商業秘密侵權案件,切實維護了企業合法權益,優化了營商環境。
上海市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保護處處長顧惠蓉深入分析網絡游戲領域專利權保護的痛點難點,分享了上海市知識產權局近年來在網絡游戲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一系列舉措,包括打通專利快速預審通道、建設上海市重點商標保護名錄制度等。她建議,網絡游戲企業可以主動在專利領域開展合理布局,形成專利權、著作權、商業秘密等領域多層次立體交叉保護機制,從而幫助企業更好地維護自身權益。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法官朱佳平結合最高人民法院和上海市知識產權聯席辦發布的典型案例,分享了游戲產業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新進展。她表示,相關案件對業界關注的游戲產業商業秘密維權、游戲“換皮”行為規制給予了回應,促進了產業創新創造和良性競爭。
上海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陸川圍繞“網絡游戲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實踐與展望”這一話題,分享了當前游戲行業司法保護的重點方向和創新方法。她指出,在游戲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司法實踐一直不斷探索更優侵權認定路徑,以適應游戲侵權的多樣化和復雜性。
同濟大學教授許春明表示,《報告》具有濃厚的產業色彩,掌握了網絡游戲公司當下所面臨的知識產權保護痛點。他同時強調了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需要政府部門、學術機構、行業協會、企業主體協同合作,力爭形成合力。
徐匯區游戲企業版權保護聯盟秘書長羅希表示,聯盟成立至今成員單位已擴充至 22 家,涵蓋了米哈游、莉莉絲等多家知名游戲企業以及法律服務機構。過去一年聯盟通過舉辦行業研討會、參與制定行業合規指引等途徑,不斷完善游戲行業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建設。未來聯盟將繼續拓展知產保護外延,與相關部門合力探索、推動知產保護快速維權機制與商業秘密保護標準的制定,推動網絡游戲產業高質量發展。
上海市知識產權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余晨表示,在網絡游戲產業高速發展,知識產權價值不斷顯現的同時,知識產權侵權行為時有發生,對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提出了全新挑戰。要聚焦源頭創新,鼓勵企業深耕核心技術研發,進一步強化知識產權布局與管理,推動“知產”變“資產”,讓原創成果成為核心競爭力。要深化協同共治,建立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協同、多元參與的知識產權協同保護體系,形成知識產權治理合力。要護航產業出海,進一步完善國際知識產權合作機制,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指導企業積極應對知識產權侵權糾紛,加強知識產權海外維權,以知識產權賦能文化軟實力“走出去”,打造開放創新的標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