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綠意盎然,但在川西深處,海拔3000多米的二郎山仍然籠罩在冰雪之中。在這片被稱為“電力行業珠峰”的地方,矗立著一座特殊的高海拔覆冰觀測站,它為西南地區電網抗冰防護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這座“冰峰哨所”正用新質生產力“解碼”自然密碼,筑牢能源命脈的安全屏障。
近日,經四川省科技廳批復,由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西南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南院”)牽頭建設的二郎山高原過渡帶電力設施覆冰與安全四川省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二郎山野外站”)正式揭牌運行,這是四川首個省級覆冰野外觀測研究平臺,標志著我國電力氣象研究邁上新臺階。
作為在川央企,西南院扎根成都多年。成華區為西南院的各種項目建設提供政策保障,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高原野外站,為重大工程提供數據支撐
“二郎山野外站始建于2001年,選址于甘孜州瀘定縣的二郎山脈,是我國目前海拔最高、連續運行時間最長的覆冰觀測站。”西南院副總經理、野外站副站長傅強介紹,二郎山野外站年平均覆冰過程超30次,最大覆冰厚度達90毫米,雨凇、霧凇、混合凇等各種覆冰類型俱全,每年覆冰期長達3個月,堪稱“天然覆冰實驗室”,為研究西南高海拔地區覆冰現象、揭示成冰規律提供了極其珍貴的一手數據。
當前,二郎山野外站正聯合國內電力和氣象領域高校及科研機構開展技術攻關,加速建設覆蓋“基礎觀測-試驗研究-仿真模擬-設計應用”全鏈條的國家級電力氣象創新平臺,填補電力工程氣象參數國際標準空白。
同時,該野外站也將積極推進數據共享和觀測設施開放服務,為公路、鐵路及新能源設施等重大工程的設計建設提供數據支撐,有效提升工程抗災設防等級,提升高原復雜地區暴雪、冰凍等氣象災害預報準確率,為農牧林業生產調度等民生經濟活動提供決策支撐。
企業創新,政府建立服務專班提供保障
作為在川央企,西南院歷史悠久,扎根成都成華區多年。西南院科研團隊圍繞輸電線路防冰抗冰關鍵技術開展了系統性研究,依托二郎山野外站24年的觀測數據,已逐步形成了覆蓋機理研究、觀測預測、工程設計、災害防治的全鏈條技術體系。目前,相關科研成果已成功應用于川渝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線路、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阿壩—成都東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線路等“西電東送”重要輸電工程的設計、建設,并經受住了2023年極端冰凍災害的考驗。
近年來,西南院加快實施“科技強企、創新發展”戰略,發展動力愈顯強勁。目前企業正在開展生產科研基地更新建設工作,該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針對西南院生產科研基地更新建設項目,政府以及相關職能部門建立了服務專班,幫助我們解決過渡期辦公用房保障、相關證件辦理等困難問題,為項目建設提供了政策保障。”傅強介紹,不僅如此,成華區還常態化開展“產才”政策包推送工作,助力西南院申報科技相關政策激勵資金,邀請省市專家上門指導企業,常態化開展研發平臺和科技項目申報、技術合同登記等“一對一”服務,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力促企業拓展更多能源新場景、新模式、新業態。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晨迪 圖據成華區 編輯 曾雪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