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幾期的訓練中,我們分別針對脊柱靈活性、基礎核心和進階核心訓練進行了深入探索,幫助青少年強化深層肌群,提升脊柱穩定性。本期體醫科普將聚焦脊柱牽伸訓練,通過科學的牽伸方法,緩解肌肉緊張、優化脊柱靈活性,進一步促進脊柱健康。
一、哪些青少年適合脊柱牽伸訓練?
1、長期姿勢不良
如長時間低頭學習、彎腰駝背,導致脊柱僵硬、肌肉失衡的青少年。
2、輕度脊柱側彎(Cobb角<20°)
需在康復師或醫生指導下進行牽伸訓練,以避免錯誤牽伸加重側彎。
3、核心肌群緊張、活動受限
如經常感到腰背部僵硬、酸痛的青少年。
4、運動能力提升需求
希望改善柔韌性,提高脊柱靈活性和運動表現的青少年。
二、脊柱牽伸訓練的必要性?
1、緩解脊柱壓力,減少僵硬感
長期久坐、學習壓力大,容易導致脊柱僵硬,適當的牽伸訓練能有效改善肌肉緊張,增加脊柱靈活性。
2、平衡脊柱兩側肌肉,優化體態
牽伸訓練有助于釋放過度緊張的肌肉,平衡左右側肌群,優化脊柱對稱性。
3、增強柔韌性,提高運動表現
適當的脊柱牽伸能提升身體協調性,減少運動損傷,提高身體控制能力。
三、脊柱牽伸訓練計劃
以下訓練可以每天練習,建議每個動作維持20-30秒,重復2-3組——
1、貓牛式
目標肌群:脊柱伸展肌、多裂肌、腹橫肌
訓練要點:
四肢跪姿,雙手在肩膀正下方,雙膝與髖同寬,背部保持中立。吸氣時,抬頭向上看,塌腰下沉,胸部向前打開,尾骨上揚,進入“牛式”姿勢。呼氣時,低頭收下巴,拱背向上,脊柱弓起,尾骨向下,進入“貓式”姿勢。動作流暢地交替進行,配合呼吸,重復60s。
2、下犬式
目標肌群:腘繩肌、腓腸肌、豎脊肌、肩部肌群
訓練要點:
從四肢跪姿開始,雙手放在肩膀正下方,雙膝與髖同寬。手指張開,腳趾踩地,呼氣時,雙膝離地,慢慢將臀部向上抬起,伸直雙腿,身體形成倒V字形。手臂和背部保持一條直線,腳跟輕輕下壓,頭部放松,目光看向腳尖。保持脊柱的延展,核心收緊,維持60s。
3、嬰兒式
目標肌群:豎脊肌、腰方肌、背闊肌、臀大肌
訓練要點:
從跪姿開始,雙膝分開與髖同寬,大腳趾相觸,臀部坐向腳跟。呼氣時,身體前傾,將額頭輕輕放在墊子上,雙臂放在身體兩側或向前伸展,手掌朝下。保持肩膀放松,背部自然延展,胸部靠近大腿,維持60s。
4、偉大伸展
目標肌群:髖屈肌、腹斜肌、胸椎、腿后側肌群
訓練要點:
起始姿勢從高位弓步開始,一只腳在前,膝蓋呈90°,后腿伸直,腳尖點地。
手臂支撐:雙手放在前腳內側地面上,保持背部挺直。一側手臂(與前腿同側)緩慢向上伸展,打開胸椎,眼睛跟隨手部向上看。保持姿勢20-30秒,感受脊柱、髖部和腿部的牽伸,然后換另一側重復。
5、坐姿脊柱扭轉
目標肌群:豎脊肌、腹外斜肌、腰方肌
訓練要點:
從坐姿開始,彎曲右膝,將右腳放在左大腿外側的地面上,左腿保持伸直。吸氣時,脊柱延展拉長,保持背部挺直。呼氣時,左手肘抵住右膝外側,右手放在身體后方,輕輕扭轉上半身,目光看向右肩后方。保持姿勢30秒,換另一側重復,同樣保持30s,共60s。
青少年階段是脊柱發育的關鍵期,科學的牽伸訓練不僅能緩解肌肉緊張,還可以優化脊柱靈活性、促進體態改善。每天堅持牽伸訓練,能有效減少脊柱側彎的進展,幫助青少年塑造健康挺拔的身姿。
本期體醫科普內容由楊浦區“運動健康”科普特色能力建設項目提供,該項目是以上海體育大學為承擔單位實施的上海市“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科普專項,致力于打造會運動、愛運動的健康科普生態,依托新媒體平臺推動運動體驗、科普研學和產教融合協同發力,努力成為“市民身邊的健康師”,讓科學健身和主動健康成為美好而簡單的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