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中美之間的貿易緊張局勢到底會走向何方?外媒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特朗普政府似乎正準備向其他國家施壓,要求他們限制與中國的貿易;但當天特朗普本人表示,他不愿意繼續提高對華關稅,甚至暗示可能愿意降低這些關稅。一位匿名知情人士向彭博社透露,特朗普的高級經濟顧問正在考慮,要求來談判的貿易代表對與中國關系密切的國家征收所謂的二級關稅。另一位知情人士稱,墨西哥官員預計美國會要求他們提高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
特朗普(資料圖)
據央視新聞報道,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美國以關稅手段脅迫其他國家限制對華經貿合作事答記者問。發言人答:我們注意到有關報道。近期,美國打著所謂“對等”旗號對所有貿易伙伴濫施關稅,同時又脅迫各方與其開啟所謂“對等關稅”談判。這是打著“對等”的幌子,在經貿領域推行霸權政治、實施單邊霸凌。綏靖換不來和平,妥協也得不到尊重。為一己一時私利,以損害別人利益來換取所謂豁免是與虎謀皮,最終只能是兩頭落空,損人不利己。
特朗普的最終目的和拜登差不多,都是要聯合盟友,在經貿領域形成一張巨大的對華包圍圈。只不過特朗普和拜登的手段完全不同,拜登主要是通過許諾好處,例如推出了“印太經濟框架”,而特朗普則是靠威脅施壓。但無論是哪種方法,最終圍堵中國的企圖都注定將無法得逞。當初拜登開出了不少空頭支票,被邀請的亞太國家都無動于衷,這次特朗普靠威脅施壓,更不可能達到相應的目的。
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的如意算盤打得不錯,但現實卻給他澆了一盆冷水。他的策略存在一個致命缺陷: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同時也低估了其他國家的底氣。他以為各國會順從他的意愿,但實際情況是,許多國家根本不買賬。就連歐盟這樣龐大的經濟體都直接予以反制,擺出“你加關稅,我也加”的姿態,中國就更不必說了,早就做好應對的措施,針鋒相對地予以回擊。甚至像日本這種美國的鐵桿盟友,面對特朗普的要求也沒有讓步,一個都沒有答應配合。
在4月14日的日本議會辯論中,日本首相石破茂批評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說:“我完全清楚,迄今為止發生的事情,可能會擾亂全球經濟秩序?!?/p>
他表示:日本不打算做出重大讓步,也不會急于在與美國進行的關稅談判中達成協議。
對在野的野田佳彥提出“美國違反了《日美貿易協定》”的問題,石破茂回應稱:“我們對此表示嚴重關切。與此同時,我們將考慮如何才能最有利于我們的國家利益,如何才能最有利于世界的利益?!?/p>
貿易(資料圖)
美國試圖通過政治手段重塑供應鏈的企圖,與市場規律主導的產業分工形成根本沖突。以電子產業為例,中國目前承擔著全球75%以上的智能手機制造、90%的電腦組裝和80%的光伏組件生產,這種產業集聚效應是數十年市場選擇的結果。即便越南、印度等國在美方推動下承接部分產能轉移,2023年的數據顯示,兩國從中國進口的電子零部件仍分別增長23%和31%,反映出區域產業鏈的真實依存關系。面對美國的貿易圍堵,中國的應對策略顯現出系統性和精準性。
歷史終將證明,2025年這場"關稅大戰",不是冷戰的延續,而是舊秩序的崩塌預演。當越來越多國家明白"綏靖換不來安全,依附換不來尊嚴",當中國用"公平正義"的底線思維重塑全球治理,那個"零和博弈"的霸權時代,終將在21世紀的陽光下逐漸褪色。這或許就是中國7字回應的真正力量——不是對抗,而是為全人類走出一條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破局之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