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齊倩】美國總統特朗普第二任期剛過百日,各大美媒已不堪忍受,紛紛對其口誅筆伐。
“美國百年優勢,被特朗普百天玩完。”4月25日,美國《華盛頓郵報》以此為題刊文稱,特朗普政策推行一項又一項激進的政策,其中關稅政策引起全球股市巨震,但從長遠來看,最終可能讓美國付出更大代價的政策是白宮對大學及其研究的攻擊。
文中,《華盛頓郵報》專欄作者、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主播法里德·扎卡里亞痛心疾首地指出,特朗普對于美國科學的“摧殘”,將導致美國失去相較于中國的“百年優勢”——對人才的吸引。
扎卡里亞表示,美國在科學領域長期領先世界,以至于人們很容易認為這一直是美國與生俱來的優勢之一。但事實上,在19世紀和20世紀初,美國更像是一個追隨者,而非領導者。當時,英國經常抱怨美國企業竊取他們的技術并侵犯他們的專利。
數據顯示,在20世紀的最初幾十年,獲得諾貝爾科學獎最多的國家是德國,占所有獎項的三分之一。其次是英國,占近20%。美國僅獲得了諾貝爾科學獎的6%。
法里德·扎卡里亞是CNN知名主播 視頻截圖
文章提到,20世紀中期,三股強大的力量改變了國際科學界的格局。
第一股力量是希特勒,他驅使歐洲一代最優秀的科學家前往美國尋求庇護。這些科學家中的許多人來到美國,構成了美國科學界的中堅力量。1965年移民改革之后,美國繼續吸引著世界上最優秀的人才,其中許多來自中國和印度。他們來美國學習,然后留下來,建立研究實驗室和科技公司。
第二股力量是兩次世界大戰。到1945年,英國、法國和德國都遭到了重創,數百萬平民喪生,城市化為廢墟,政府債臺高筑,不堪重負。蘇聯雖然在二戰中取得了勝利,但也損失了約2400萬人。相比之下,美國戰后在經濟、技術和軍事上占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
第三股力量是美國政府大力資助基礎科學。20世紀50年代,美國研發總支出接近國內生產總值的2.5%,為全球最高。這得益于美國政府創建了一種創新模式,即全美各地公立和私立大學競相爭奪政府研究經費。這種競爭和自由造就了現代美國科學體系。
“但現在,這三股力量如今都正在逆轉。”扎卡里亞控訴稱,特朗普政府正在與美國頂尖大學開戰,威脅要進行惡意收購,并扣留數十億美元的研究經費。作為美國科學的皇冠明珠,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正在遭受摧殘。
哈佛大學師生舉行集會,抗議特朗普削減資金 視頻截圖
文章稱,在過去十年中,中國已成為許多關鍵科學指標的世界領先者。在《自然》指數追蹤的82個主要科學期刊上,中國發表的論文比例高于美國;在工程和技術論文方面,中國遠遠領先于美國;在專利申請方面,中國收到了世界上幾乎一半的申請;在頂尖大學方面,進入前500名的中國大學數量從2010年的27所增加到2020年的76所,美國則從154所減少到133所。
扎卡里亞進一步指出,現在,美國吸引人才的優勢已明顯減弱。這是美國遙遙領先于世界其他地區的優勢,也是美國相較于中國擁有的最后一個優勢。
數據顯示,2000年至2014年間,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美國人中,超過三分之一是移民;2019年,幾乎40%的軟件開發人員是移民;在大型癌癥研究中心,2015年移民比例從30%左右增加到62%。
“但這種情況正在迅速改變。”文章提到,自特朗普今年1月上臺后,數百張簽證被吊銷,國際學生被圍捕并驅逐出境,來自中國科研人員現在面臨著被聯邦調查局(FBI)持續調查的風險。與此同時,中國政府出臺了慷慨的激勵措施,歡迎最優秀、最聰明的人才回國。
3月初,英國《自然》雜志通過網站、社交媒體和電子郵件等渠道,向讀者詢問特朗普政府帶來的變化是否促使他們考慮離開美國。調查結果顯示,大約有1650人完成了調查,其中超75%(1200人)給出了肯定回答。他們表示,希望搬到歐洲、加拿大、原籍國,去“任何支持科學的地方”。
《自然》調查發現,超75%在美科研人員考慮離美
“因為特朗普,美國學者正在流亡。”3月31日,英國《金融時報》以此為題刊文稱,特朗普上臺后,持續對教育和科學進行“直接攻擊”,導致教授們紛紛逃離美國高校。
“這些是美國在過去一百年中建立起來的非凡實力的基石,”文末,扎卡里亞強調道,“而如今,美國的百年優勢卻在短短一百天內被摧毀殆盡。”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