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生態保護成效不斷顯現,野生動物和人類的活動區域出現交織,我們經常能在公路上和野生動物不期而遇。
與此同時,動物被撞的“路殺”事件也頻頻發生。“路殺”是指動物在人類修建的道路上遭遇車輛撞擊、碾壓,導致動物傷亡的事件。數據表明,我國目前野生動物被“路殺”的現象不容忽視。
野生動物穿行公路頻繁遭遇“路殺”
不久前,在青海省海西州格爾木市某路段,一只雪豹(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穿行公路時被車輛撞倒死亡。
格爾木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工作人員介紹,這只雪豹的死亡時間大約是在天剛亮時。公路對面是一處水源地,工作人員推斷,雪豹是前往飲水時被撞,造成頭部以及下頜部粉碎性骨折,大出血致死。
2024年12月,同樣是在這條公路上,一輛大貨車遇到了狼群,由于避讓不及發生了交通事故,造成一匹狼死亡。
在青海省海西州烏蘭縣一路段也發生過類似相撞事件,一頭行走在路旁的駱駝突然橫穿公路,與正在行駛的車輛相撞,造成駱駝受傷、車輛受損。
不僅在青海,“路殺”的現象在全國多地頻繁出現。根據南京大學動物行為與保護實驗室團隊的研究,僅去年一年,他們就收集到4000多條數據,有600多種野生動物遭遇了“路殺”。
車速過快、視野盲區成為“路殺”的主要原因
“路殺”事件往往出現在車輛較少的公路上,車行速度很快。由于動物的不可控因素較多,可能會突然橫穿馬路,因此駕駛員就成了避免事故最關鍵的因素。
在青海西寧市一處封閉路段,交警通過一組實驗向記者展示了同一輛車在不同速度的情況下,制動距離的差異。
實驗顯示,當時速為40km/h時,剎車距離近8米;當時速為80km/h時,剎車距離為33米。交警表示,在實際駕駛中,如果遇到突然躥出來的人或動物,還要算上駕駛員的反應距離,和車輛的剎車距離相加才是整個制動距離。
特別提示:為了避免“路殺”事件發生,不少地方都在野生動物頻繁出沒的公路上設立了提示牌,如果駕駛員看到“動物出沒”的提醒,要減速慢行,避免突發情況。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ID:cctvnewscenter)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