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中央領導班子進行了調整,當時鄧公身上有不少的職務,工作繁重,為了減輕負擔,同時也是給年輕人機會,他就將總長一職辭掉了,準備選拔有能力的人來擔任。在軍委考慮讓什么人來擔任這個職務的時候,聶榮臻卻給中央提出了建議,說是讓楊成武擔任這個職務,可是鄧公在看到這個推薦人后,他卻說楊成武不合適,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1914年出生的楊成武,在1929年就參加了閩西暴動,從此就加入了閩西革命隊伍,1934年由于紅軍最后一次反圍剿作戰沒有成功,就不得不開始長征,而楊成武所在的紅四團作戰勇猛,多次被毛主席重用,擔任紅軍的先頭部隊,為大部隊開路,而且楊成武在戰場上的表現也是相當勇猛,上級交代的任務他都出色的完成了。
1935年5月,紅軍來到了大渡河,可是這里河水湍急,兩岸高山林立,想要找到合適的渡口讓大部隊過去真的很不容易,而且蔣介石還派出了薛岳與劉湘,想要將紅軍全部消滅在這里。最初中央是決定在安順場渡河的,可是來到這里后卻發現能夠用的船只就只有一個,這么多人不可能那么快速的渡河。
沒有辦法上級就決定選在距離安順場不遠的瀘定橋渡河,這可是我軍最后的機會,如果大部隊不能從這里順利通過,那么我軍就真的沒有生還的余地了。在這緊急時刻,軍委就將奪取瀘定橋的任務交給了紅四軍,讓他們在三天的時間內將這里奪下來。
這可是關乎紅軍命運的時刻,楊成武所在的部隊在接到命令的時候,立刻開始了急行軍,當時的天氣也不好,大雨傾盆,戰士們想要加快速度卻都是深一腳淺一腳的,很快就提不上速度。不過就算是這么危急的時候,楊成武給眾人做了思想工作,讓戰士們的士氣提升了不少,即使困難重重也沒有一個人退縮,他們加快步伐,最終創造了奇跡,提前到達了瀘定橋附近。
可是在看到瀘定橋的那一刻,眾人也明白很艱難的任務來了,因為瀘定橋上就只有13根大鐵索連接著,對面還有敵人駐守,而橋下是湍急的河水,后面還有敵人的追兵。如此緊急的時刻,紅四軍也不敢有任何的耽擱,立刻開始了奪取瀘定橋的任務,雖然這個過程中我軍也有不少的傷亡,可是大家都有一個目標那就是奪下瀘定橋,為大部隊開路,就這樣在眾人的努力下,瀘定橋被奪下,而后續的部隊趕到,可以安心過橋,蔣介石想要消滅紅軍的計劃就此破滅。
在抗日戰爭的時候,楊成武是在晉察冀軍區工作,當時日軍對我軍根據地進行大掃蕩,而楊成武就帶著軍民同敵人作戰,讓敵人的陰謀無法得逞,還保護我軍的根據地沒有受到任何的損失。而當時楊成武就是在聶榮臻的領導下,他對楊成武的能力是比較器重的,楊成武不僅擅長軍事,政治工作也相當出色,正是這樣才會在1979年向中央舉薦楊成武來擔任總長。不過鄧公卻沒有同意,這就讓人疑惑了。
因為在1965年楊成武就被推薦擔任總長一職,楊成武雖然推辭了,不過鄧公卻相當支持楊成武,后來在工作中,鄧公也為楊成武提供了不少的幫助。說到這里也許很多人就會覺得,楊成武既然在總參部工作過,那么這個職務對于他來說也是信手拈來的,為啥鄧公不同意呢?
其實鄧公反對楊成武,是因為楊成武在工作中堅守原則,做事情太死板,不懂得變通,這是不利于工作順利進行的,自然也就不適合這個職務。對于這一點楊成武也沒有什么異議,后來他在其他崗位上發光發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