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共多少分還記得不?一共750分。
在山東省有這樣一位學神,他的名字叫王端鵬,在2004年的高考,他的成績是749!
就是這樣一位超級大學霸,卻在公布了自己的相貌之后,在那個年代就陷入了“網絡暴力”。
很多吃瓜群眾都在嘲諷他——你太丑了!學神就長這樣?
如今21年過去,學神王端鵬又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學神的誕生
王端鵬的父母都是老師,老師的孩子一般都比較愛學習,畢竟他們的父母就整天和學習打交道。
耳濡目染之下,孩子甚至不需要教師雙親的輔導。
但王端鵬他可不只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地吃了教師父母的“紅利”。
怎么說呢?這孩子生下來就是一個神童,腦袋里好像是住了文曲星一樣。
從小他父母就發現他有一個驚為天人的能力——過目不忘。哪管算數,什么古詩,王端鵬看兩眼就能記住。
這不就是先天“學神”圣體嗎?
這之后的成長、學習生涯,王端鵬也是順風順水,在哪學習都是名列前茅,獎狀、獎牌拿到手軟。
父母也沒有過度地要求過他的學習,作為教師,這方面他們是專業的。
有件事可以大致描述他看起來甚至有些輕松的學習生涯。
那就是王端鵬曾持續自學高年級知識,在他初中的時候,就已經學會了很多高中知識。
但他和他父母,從沒有讓他選擇跳級,就這樣穩扎穩打地學習,挺好。
2004年,王端鵬參加高考一舉奪魁,差一分就考到了滿分。
值得說明的是,其實他高考試卷總成績是729,完后他在國家奧數比賽拿過一等獎,加了20分。
但就是729分,也夠他成為學神的。緊接著就是媒體爭先恐后的報道,這位學神的照片也公布了出來。
然而彼時,很多人在驚嘆于他的考試成績后,都會忍不住吐槽一句:“這孩子太丑了……”
“這就是學神???就長這樣?”
“這樣的顏值,以后去社會也是吃虧,除了成績以外就沒什么競爭力了?!?/p>
“這不就是書呆子嗎?難成大器。”
類似這種評論充斥著當時還有日后的網絡世界。同樣受這種折磨的,還有韋東奕。
說到這里我很想問一句,怎么在網絡上,老祖宗說的“人不可貌相”,怎么成了空氣了呢?
這很有必要分析下。
看臉時代
我個人認為,不管是現在的“看臉時代”也好,還是“網暴時代”也罷,這種情況其實一直都存在的。
只是以前沒有網絡,大家說的話互相聽不見。而網絡的發達,給了這些東西公知于大眾的機會。
也就是說,以前的人也會“看臉”,以前村口圍坐的老頭老太太們,也會議論一下別人的家常,這里邊可能就會有一些激進的言論。
所以我建議大家不要把這些事情甩鍋給時代和網絡,歸根結底還是在人的身上。
回到話題。
顏值有那么重要嗎?顏值能成為一批人,攻擊學霸或者攻擊一顆未來之星的武器?
這里涉及兩個理論,一個是“薄片判斷”,一個是“光環效應”,弄明白這兩個理論,大家也就明白為啥咱們都喜歡“看臉”。
薄片判斷,是指在你對一個人了解很少的情況下,你對他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會下意識地根據這個人的外貌來進行答案的索取。
比如你看一個經常健身很強壯的人,你會覺得此人可能很粗獷,但也許他本人并不是這樣。
比如網上有一位健身穿搭博主,名叫“卡卡辛”,他很健壯,但非常細膩,做的飯別說味道怎么樣,但確實挺好看的。
同樣,當你看到一個長相讓你生厭的人,你會本能地討厭他,有一種“厭屋及烏”的心態在里面。
而這種“厭惡”甚至會變成“不安”,并會讓你不知不覺間去惡意地推測甚至攻擊他。
“光環效應”大家應該都懂,就是一個在某方面很完美的人,你會期待他在各個方面都很完美。
聲音好聽的小姐姐,你覺得她長得也應該很好看,但當對方的顏值沒有達到你所謂的“好看”,你會很失落。
這兩種心態放在王端鵬的身上是一樣的。
顏值不高,會讓人想“吐槽”攻擊,而作為學神,更沒有“神”一樣的顏值,會讓人“更失望”。
漂亮重要嗎?
小岳岳和郭麒麟有一首歌,叫《漂亮重要嗎?》包括郭德綱帶著德云社和明星朋友們;
費了好大力氣賭上“德云尊嚴”拍攝的電影,《祖宗十九代》,都是討論顏值的一部電影。
歌曲里有句歌詞挺好:“人的價值怎么能用美丑來區隔?”
這歌詞放在王端鵬和韋東奕身上可太合適了。
很明顯,王端鵬的“價值”高于很多普通人,就拿他“差一分就滿分”的這個噱頭,只要他想,就能折現,折出普通人一輩子花不完的現出來。
咱們普通人有幾個人的“價值”能超越他?當然,價值不能如此粗鄙地衡量,但這種衡量方式也是價值的一個維度。
也許我們長得都比王端鵬更“好看”,但我們的“價值”都不如他,如果“顏值即正義”,我們只是正方的“小卒”,而他是“反派的大魔王”。
不管怎么看,我們都沒有資格攻擊人家。
德國著名的思想家、作家、科學家歌德提出過“第二視覺”的概念,我覺得我們都應該吸納一下——要洞察事物的本質能力。
拿王端鵬來說,20年過去他的生活可比很多人有意義多了。
他本人成了家,還是中科院化學研究所的研究員。
以前有外國的大學、企業,都向他拋出橄欖枝,但他都一一拒絕,理由是:“我吃不慣外國的飯。”
而且他的邏輯思維能力、辯論能力都超越很多普通人,而工作之余,他還是籃球、羽毛球、乒乓球愛好者。
講這個故事,并不是打大家的“臉”,而是想告訴各位幾件事。
第一,我們每個人都是有價值的,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我們值得驕傲自己擁有的一切。
第二,也許我們是普通人,但我們都有追求人生意義的權利,我們也不應該陷入自卑的怪圈——所有追逐意義的人,都是不凡的。
第三,就像《小王子》書中寫的那樣:“真正重要的東西,是用眼睛看不見的。”
我們也許真的要盡量放棄顏值的吸引力,以德取人,以德待人。
辛苦了各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