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當華爾街遭遇巫毒,像是一場資本與詛咒的荒誕交鋒
在《禁夜尸》的開場,女主角蘿賽·李奧(艾梅·勞德·杜比亞 飾)是一名華爾街股票經紀人——這個設定本身就值得玩味。她精于計算風險,卻在祖母的死亡面前束手無策。暴風雪、破舊公寓、復活的尸體,這些恐怖片的標配元素,在這里更像是對現代精英主義的一場諷刺。
導演費利佩·巴爾加斯似乎有意讓蘿賽的金融背景成為某種隱喻:
她可以操控市場,卻無法操控命運;
她能預測股價波動,卻無法預測祖母的尸體會在午夜起身。
最后,當資本邏輯遇上超自然詛咒,誰才是真正的「不可抗力」?
可惜的是,影片并未深挖這一層矛盾,而是迅速滑向傳統恐怖片的套路——尖叫、逃亡、血腥反殺。如果它敢讓女主角用金融衍生品對抗巫術(比如用股票K線圖占卜?),或許會更有趣。
2. 帕洛教:一場好萊塢式的異域奇觀
影片標榜「啟發自剛果真實招魂巫術」,但帕洛教(Palo)的呈現更像是一盤好萊塢拼盤——剛果信仰+天主教符號+恐怖片陳詞濫調。
「恩甘加」(Nganga)靈器的設定本可以成為全片最迷人的部分——一個裝滿祖先骨灰的鐵鍋,既是詛咒的源頭,也是救贖的鑰匙。但電影卻把它簡化成一個「鬧鬼道具」,和《鬼玩人》里的《死靈之書》沒太大區別。
更諷刺的是,影片對帕洛教的描繪,恰恰符合西方觀眾對「非洲巫術」的刻板想象——神秘、野蠻、不可理喻。它沒有真正探討信仰的復雜性,而是把它變成了一場視覺奇觀。
然而,真正的恐怖,或許不是祖母的復活,而是文化被消費的方式。
3. 活尸祖母,細看是一場被浪費的親情驚悚
恐怖片最動人的時刻,往往不是鬼怪跳臉,而是情感撕裂。
《禁夜尸》本可以成為一部關于「家族創傷」的寓言——祖母的復活,是否象征著未解決的親情債務?她的詛咒,是否只是另一種形式的「愛」?
可惜,影片選擇了最平庸的路線:活尸=怪物,怪物=必須消滅。
對比《遺傳厄運》中母親對女兒的扭曲控制,或是《哭聲》里神父與巫婆的信仰博弈,《禁夜尸》的「家族詛咒」顯得如此單薄。
最恐怖的不是祖母變成了怪物,而是電影從未真正關心她為何變成怪物。
4. 導演的「鬼玩人」情結,致敬還是自我設限?
影評人稱贊本片「向《鬼玩人》致敬」,但問題在于——它致敬得太像了。
密閉空間、惡靈附體、夸張血腥……這些元素在《鬼玩人》里是開創性的,但在2024年,它們已經成了流水線上的標準零件。
導演費利佩·巴爾加斯有潛力(他的短片《Milk Teeth》曾展現獨特的視覺風格),但《禁夜尸》卻像是一部「恐怖片模版生成器」的作品——合格,但缺乏靈魂。
真正的恐怖,應該讓人失眠,而不是讓人打哈欠。
5. 一場暴風雪后的寂靜
《禁夜尸》不是爛片,它工整、緊湊、偶有亮點(比如實物特效的質感)。但它也不是佳作,因為它缺乏真正刺入人心的鋒芒。
它像一場精心布置的巫術儀式,卻忘了最重要的東西——靈魂。
此處其實應該有評分的,但是想一想還是算了~
本片適合的觀眾:
剛入門恐怖片的新手
喜歡密閉空間驚悚的觀眾
對帕洛教好奇但不愿深究的人
不適合觀眾:
期待《遺傳厄運》級別心理恐怖的影迷
厭惡好萊塢異域奇觀的人
已經看膩「活尸+詛咒」套路的恐怖片老饕
如果暴風雪天無事可做,可以看看。否則,不如重溫《鬼玩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