醞釀了一個多月,特朗普終于還是對中國船只出手了,盡管換了一套說辭,但依然是“換湯不換藥”。
就在近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布消息,宣稱只要是由中方建造、并且歸中方所有的船只,在停靠美國港口的時候,都將被征收一筆新的費用。
港口貿易
從措施宣布之日起,倒計時180天后,將正式開始實施。按照美方的說法,這次收費標準按兩階段執行,第一階段是從今年10月14日開始,按照每凈噸位50美元,逐年遞增30美元,一直到2028年,每凈噸位將被征收140美元的停靠費;
第二階段,也就是從2028年開始,美國將進一步限制外國建造的船只開展LNG運輸業務,一直到2047年之前,逐步增加懸掛美國國旗以及由美國運營的船只比例,進而達到行業占比15%的目標。
不得不說,這一設想確實很符合特朗普描繪的那一幅“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愿景,然而美國制造業空心化的問題,不是一年兩年了,想要在短時間內重振造船業的輝煌,自然不是一件容易事。
所以特朗普鉆了個空子,把比較容易落實的第一階段,安排在自己的任期內解決,難以在短期內實現的目標,則放到了20多年后再說。
然而即便是第一階段,特朗普也只敢一點一點的往上加,不敢將步子邁的太大。
美國總統特朗普
原因也很簡單,航運業務事關進出口,而中美之間龐大的貿易額擺在這里,特朗普對中國船只收取更高的費用,相當于是一種變相的“加稅”,最終成本還是由美國的進口商們來承擔。
不僅如此,在國際大宗商品貨物大多依賴海運的背景下,特朗普這種“公開打劫”式的收費,不僅會損害中美經貿往來,還將對國際航運業,以及整個供應鏈體系的穩定,造成進一步的破壞。
這其中的利害關系,特朗普并非不清楚,所以在公布這項措施的時候,美方留了兩個“窗口”:一是沒有立即宣布措施生效,而是給了180天的緩沖期。
這既是讓美國的各行各業有個準備,又是為中美談判留下的一個窗口期。眼下,特朗普內閣多位高級官員已經放風稱,“希望盡快跟中方展開談判”,“不想繼續對華加征關稅了”。
話里話外的意思,就是想跟中方盡快回到談判桌上,達成新的貿易協定。但與此同時,特朗普又不愿意直接認輸,而是一再強調“球在中國這邊,中方應當主動跟美方建立聯系”。
中美關系
所以這一次,美方突然對中國船只出手,同時又給了180天的“收費倒計時”,很顯然是一種談判的技巧,通過“虛空造牌”的手法,為后續跟中方的談判爭取一些籌碼。
至于美方留下的第二個窗口,則是宣布對中國船只的收費措施,不包括北美五大湖、加勒比海等地區的航運業務。同時,準備裝載煤炭、谷物等散貨的船舶,也可享受豁免的機會。
之所以這樣操作,也是為了避免引起美國航運業的混亂和恐慌,這也從側面說明,特朗普很清楚,在中國船只占據大量市場份額的情況下,貿然加稅必將反噬美國自身,所以一邊施壓又一邊給自己留了后路。
對此,中方一番話說的很直接。我外交部發言人林劍直言,美方此舉,損人害己,除了增加全球海運成本之外,不僅無法振興美國的造船業,還會加劇美國國內的通脹壓力。敦促美方立即糾錯,中方將采取必要措施,捍衛自身合法權益。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
可以說,中方這番表態,既是給特朗普提了一個醒——警醒美方當心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同時,也是提前點明了“中美關稅戰”的最終結局——美方倘若一意孤行,最終只會落得一個損人害己的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