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白芍10克,五味子5克,炙甘草10克,杏仁10克,地龍30克。
凡素來陽虛,內有痰飲的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感受風寒后急性發作,咳嗽氣喘加重,但尚未化熱,無論有無惡寒發熱,無論有汗
不少患者,尤其是小孩,在感冒初期,即用抗生素壓制,炎癥雖暫時被控制住了,咳嗽、氣喘仍然遷延不止,變成慢性支氣管炎或喘息型咳嗽,一般的止咳藥罔效。如見咳痰清稀,或干咳無痰,咽中搔癢,咽喉不紅,舌
一些老中醫的經驗,麻黃與蒼術或地龍的劑量之比可為一比五,即用10克麻黃,則配50克蒼術或50克地龍,只是有嚴重的心臟病時,麻黃須慎用,可以去原方中的麻黃,加附子10克,但出
久,即使治療得當,有時也易留有一點尾巴,患者每天偶爾咳幾聲,別無不適,然而一旦受一點風寒,咳嗽又起,老人小孩尤其如此,患者大都不愿再吃藥,惟“觀音應夢散”頗受歡迎,因為本方乃藥食兩用之品,口感甚佳,患者樂于接受。用于外感咳嗽后期,遲遲不愈,干咳無痰或少痰,倦怠少氣,扶正祛邪兩難者,
醫藥者不可擅自服用。
方中藥味具體分析
麻黃
【性味】辛苦,溫。
【歸經】入肺、膀胱經。
【功能主治】發汗,平喘,利水。治傷寒表實,發熱惡寒無汗、頭痛鼻塞、骨節疼痛;咳嗽氣喘;風水浮腫,小便不利;風邪頑痹,皮膚不仁,風疹瘙癢。
桂枝
【性味】辛甘,溫。
【歸經】入膀胱、心、肺經。
【功能主治】發汗解肌,溫經通脈。治風寒表證,肩背肢節酸疼,胸痹痰飲,經閉癥瘕。
細辛
【性味】辛,溫。
【歸經】入肺、腎經。
【功能主治】祛風,散寒,行水,開竅。治風冷頭痛,鼻淵,齒痛,痰飲咳逆,風濕痹痛。
干姜
【性味】辛,熱。
【歸經】入脾、胃、肺經。
【功能主治】溫中逐寒,回陽通脈。治心腹冷痛,吐瀉,肢冷脈微,寒次喘咳,風寒濕痹,陽虛吐、衄、下血。
半夏
【性味】辛,溫,有毒。
【歸經】入脾、胃經。
【功能主治】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治濕痰冷飲,嘔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脹滿,痰厥頭痛,頭暈不眠。外消癰腫。
白芍
【性味】苦、酸,微寒。
【歸經】歸肝、脾經。
【功能主治】平肝止痛,養血調經,斂陰止汗。用于頭痛眩暈,脅痛,腹痛,四肢攣痛,血虛萎黃,月經不調,自汗,盜汗。
五味子
【性味】酸,溫。
【歸經】入肺、腎經,
【功能主治】斂肺,滋腎,生津,收汗,澀精。治肺虛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盜汗,勞傷羸瘦,夢遺滑精,久瀉久痢。
甘草
【性味】甘,平。
【歸經】入脾、胃、肺經。
【功能主治】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和諸藥。炙用,治脾胃虛弱,食少,腹痛便溏,勞倦發熱,肺痿咳嗽,心悸,驚癇;生用,治咽喉腫痛,消化性潰瘍,癰疽瘡瘍,解藥毒及食物中毒。
杏仁
【性味】苦,溫,有毒。
【歸經】入肺、大腸經。
【功能主治】祛痰止咳,平喘,潤腸。治外感咳嗽,喘滿,喉痹,腸燥便秘。
地龍
【性味】味咸;性寒
【歸經】歸肝;脾;膀胱經
【功能主治】清勢止痙;平肝熄風;通經活絡;平喘利尿。主熱病發熱狂燥;驚癇抽搐;肝陽頭痛;中風偏癱;風濕痹痛;肺熱喘咳;小便不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